磐石
小时候,我就有一个当兵的情结,绿军装、绿胶鞋、红红领章、红红五角星,神气又精神,还有一种势不可挡的威严劲,那红色烙在我心里,直至今日仍然是我最喜爱的颜色。记得有一次设计杂志封面,刊名的色彩自然选用了红色,出版后封面效果极佳,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红色成为了我永恒情愫。
上高中那年,有一天,学校突然把我们全年级男学生用解放车拉到医院体检,说是挑选飞行员。同学们开始骚动起来,心想这可是千载难逢好机会啊,都暗暗使劲,想办法蒙混过关,戴近视镜的把眼镜藏起来,个子矮的踮起后脚跟,这么说吧,自感有点毛病的同学使出浑身解数想法弥补,当然,结果都是徒劳的。最后,我和另外一个同学被预选上,学校通知等消息,可是这一等却没有了消息。很快我们年级进入高考复习阶段,当飞行员奢望再也不敢去妄想了。可喜的是我一个非常要好同学考上了军校,毕业后还留军校当了教官。当我第一次看见他穿着军装出现在我面前时,我百感交集,试想如果我穿上军装会是什么样呢?我一定会把军装熨烫的更平整,会把五角星擦的更闪亮,我完全嫉妒我这位同学。
多少年以后这位同学升至中校,后来他转业到南方城市,临行前来电话向我告别,电话里他哽咽着告诉我,没有部队就没有他今天的荣誉,是部队大熔炉锻造了他。我没有当过兵,无法真正体会他此时此刻那份心情,但他这番话,我有感觉,在部队20多年,离别战友,离开部队,难舍难分心境却犹如刀割。没过多久我这位同学走进新岗位,多少年来我们一直保持联系。至今我从他身上仍然感受到军人本色没有改变,雷厉风行,严于律已。有一次,我北京的朋友想要在我这位同学所在城市办事,由于违反有关政策,同学没有给他办,为此事,同学特意打来电话,讲明原由以求理解。
说来也巧,今年八一建军节前夕,我们中国民主建国会裕华总支成员20余人组织去部队文化慰问,要去这个部队正是我同学原来工作的部队。接到通知,我第一时间给远在南方的同学打去电话,他很是激动,离开部队10多年了,很想念那里的部队,怀念那里的战友,恳请我带去真诚问候。
这次慰问安排很紧凑,只有一天时间,当我们到达第一站训练场时,官兵们早早开始训练了,训练科目是体能基础训练,以班为单位,每个器械依次重复一次。官兵们动作规范,没有一丝失误,看得出平时训练有素,各项技能过硬。我们也尝试着训练其中一项过“软桥”科目。“软桥”是由小块木板和绳索链接,桥宽1米左右,离地面大约2米左右,人站在上面直打晃,想通过它难度较大,只有掌握平衡,快速通过,人才不至于掉下来。虽然我们颤颤巍巍勉强通过了“软桥”,但一趟下来,早已经大汗淋漓。训练场犹如战场,官兵们平日流血流汗的艰苦训练,就是为了保家卫国,为了人民安康,他们那种磐石般意志让我们在场的人钦佩,他们是我们国家实现“中国梦”巨大保障。
在参观武器装备时,我遇见一位文化干事,他刚刚接到任务提前结束休假从甘肃老家回部队。他介绍说,这些都是我们国家自主研发的最先进的武器装备,并表示有决心打赢每场战争。在谈到文化生活时,他说,他喜欢摄影,还时常撰写反映部队战士生活通讯报道,除了训练,部队的文化生活也非常丰富,这些文化生活从精神上鼓舞了士气。当兵好几年了,部队就是家,他已经融入到了这个大家庭中,愿意为这个家而牺牲。这时,军营里响起军号声,开饭时间到了,官兵们列队唱起歌子,歌声响彻在军营上空,那旋律久久回荡在我们心间。
(作者:金峰 民建裕华总支三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