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提案解读>>正文

把正定新区开发建设纳入首都经济圈规划的建议

作者:武义青  日期:2013-08-05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推进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打造首都经济圈。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赴天津考察,做出了“推进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指示。据悉,《首都经济圈规划》编制工作最近也已启动,规划范围将涵盖河北省全域。我们应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力争在首都经济圈规划中占据一席之地,把正定新区开发建设(及正定古城保护)作为打造京津冀第三极的新支撑点纳入首都经济圈规划。正定新区开发建设一旦进入首都经济圈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必将对石家庄加快建设大省省会、引领全市转型升级、实现跨越赶超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一、正定新区开发建设是四大攻坚战交汇的重中之重

1、是大力培育环京津地区新的发展增长极的需要。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把石家庄作为“京津冀增长第三极”来培育,建成“大省省会”,而现实与这一要求还有很大距离。北跨建设正定新区,是石家庄实现规模扩张与结构调整的核心战略,将为拓展城市空间、提升城市品位和形象提供重要的战略支点。长期以来,石家庄城市发展一直呈单中心蔓延式发展,二环以内建成区200多平方公里内居住着300多万人口,经济活动的密集程度和人口拥挤程度堪比北京,旧区改造成本过大,大项目无法集中摆布。北跨成为必然选择。而滹沱河北岸的正定包括正定古城和新区两部分,古城须遵循保护为主的原则,不宜容纳过多人口,人口聚集必然集中在新区。正定新区规划面积135平方公里,人口140万人,是石家庄未来发展的主导方向。它的建设将使石家庄的城市空间由“河南”向“河北”扩展,布局形态由“单中心”向“双城”模式转换,推动产业、资源、人口等要素向新区集聚,使石家庄真正成为全省的新兴产业聚集区和经济发展的龙头。

2、是提升开放意识,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需要。石家庄是一个内陆城市,利用外资的额度和水平与省会城市地位不相称。而正定新区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以及空铁联运的交通优势,将成为石家庄东出西联、南下北上的节点,进而有效地发挥对外开放的窗口和桥梁作用。

石家庄机场自1995年建成开航时,民航总局对其定位是“省会干线机场、首都机场的备降和分流机场”。然而长期以来,石家庄机场对首都机场的备降功能发挥充分,分流功能却未能有效发挥。随着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步伐加快,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首都机场的溢出效应不断增强,为石家庄机场的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2012年首都机场旅客吞吐量超过8000万人次,居全球第二,已突破设计容量达到饱和状态。据预测,北京第二机场最早也要到2018年才可建成投入使用,而届时首都机场旅客吞吐量将达到1.17亿人次(按目前增速测算),将有3700万人次的旅客增量得不到释放。正定新区纳入首都经济圈规划,有助于更多地承担起为首都机场航班分流的任务,破解首都机场发展困局,也有助于提高自身空域使用效率,实现石家庄航空运输和临空产业的跨越发展。而机场客流的提高、货运的增长,将会使得正定的交通节点地位大大强化。机场周边的空港工业园,既是省级重点开发区,又是我省对外开放的先行区。石家庄综合保税区一旦获批,将为空港工业园成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和服务外包基地奠定基础。

3、是把县域经济和县城搞大搞强的需要。石家庄市作为一个农业大市,近三分之二的人口都在农村,县域经济不发达,是石家庄的短板。而正定新区纳入主城区,将会极大地提高其聚集和吸纳人口、产业的能力,成为我省县城建设的排头兵。一方面,正定是历史上北方三大雄镇之一,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省委省政府提出“用三年时间基本恢复千年古郡、北方雄镇历史风貌,打造华北平原文化明珠、旅游名城、经济强省”,这一部署将使正定的文化、旅游资源价值逐步实现,文化、旅游产业获得巨大的提升空间。另一方面,机场客货运输的发展壮大,将通过产业前后向联系吸引相关产业进驻,对正定着力打造的“北方国际商贸物流基地、纺织服装产业基地、科技工业园”三大基地也起到推动作用。依托这些产业的乘数效应,正定新区有望成为全国一流的现代化新城区和新型城市化示范区,进而为石家庄建设500万人口的大都市提供广阔的发展天地。

4、是推动石家庄工业转型升级和环境治理的需要。今冬持续的雾霾天气过后,京津冀建立起区域环境质量联防联控机制。国家对我省能源消耗总量提出了严格的削减目标,石家庄更是被施以大气污染特别限值控制,并进入国家第二批低碳城市试点行列,以生态化为导向的产业结构调整迫在眉睫。目前省会老城区和西部山区县面临污染企业搬迁、淘汰与升级改造的繁重任务,而先进产能的布局将以正定新区作为重要节点。正定新区是承载未来新兴产业和省会高端服务业的载体,将重点发展总部经济、商务会展、金融服务、文化创意、科技服务等高端服务业,兼顾发展信息网络等高端制造业,建成现代服务产业集聚区、科教创新基地、低碳科技策源地。

从自然地理的角度看,正定新区位于省会的上风口,“一带、两廊、一网”的生态绿地系统对于全面改善石家庄生态环境,减少进京输入性污染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经过综合整治,干涸30多年的滹沱河已形成近900万平方米的水面,占地上千亩的园博园将与恢复后的周汉河连通,形成城市内部活水系统,调节城市气候,成为新区的一大绿肺。以滹沱河林场为基础建设的城市森林公园,将是我国北方最大的城市森林公园,各类树木将达110万株,释放氧气18.65万吨、滞留粉尘1540吨,对缓解城市热岛效应、保护生物多样性资源有着巨大作用。

5、是破解新区起步期难题、对标先进、实现赶超的需要。自2009年市委、市政府作出北跨滹沱河、建设正定新区的重大战略决策以来,新区建设倍受关注,但因大量基础设施需靠政府投入,仅凭石家庄的财力难以支撑,导致目前新区起步艰难。此外,和其它省会城市相比,石家庄创新资源不足、创新能力薄弱、人才短缺的问题极其突出,单靠自身的力量恐不足以实现京津冀第三极的目标。正定新区如能进入国家战略,无疑将给新区建设注入强大的动力,为国内外投资者和客商提供良好的预期,通过引入一批战略投资者,人才、就业等一系列问题也将迎刃而解。环顾周边,郑州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之所以迅速赶超石家庄,郑东新区的高起点、大手笔建设功不可没。规划面积150平方公里的郑东新区,经过近10年的高速发展,成为郑州新区的核心、区域经济发展的调节中枢与指挥中心,并上升为国家级新区。今年,郑州航空港综合经济实验区又被国务院批准为我国第一个临空经济综合试验区,面积415平方公里,达郑州一半,计划到2025年建成。对标郑州,石家庄如果不抢抓机遇,就有可能被甩得更远。

二、将正定新区开发建设纳入首都经济圈规划的可行性

正定新区纳入首都经济圈的可行性,是基于优越的区位条件、良好的发展态势、后发优势的发挥。

1、从区位优势看,空铁联运将进一步强化石家庄“南北通衢、燕晋咽喉”的战略地位。

首先,随着京石高速铁路的开通,石家庄正式进入北京一小时交通圈,而这正是“都市通勤圈”的覆盖范围。人流、物流、信息流将遵循“一小时距离法则”而发生频繁大量的交换,石家庄与北京的空间距离和心理距离将大大缩短。正定新区不但有高铁停靠站,而且是国内第二座空铁联运车站,在高铁站即可办理登机手续,并乘坐摆渡车直达机场乘机,这使得正定新区与北京的“同城效应”逐步显现。

其次,《中国民用航空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未来5年,我国将形成3个国际航空货运枢纽群,其中环渤海地区枢纽群主要包括石家庄、北京、天津。石家庄是国内唯一的廉价航空公司——春秋航空公司在环渤海地区唯一的布点,也是国内唯一准许降落“安-225型”洲际运输机的机场,还是目前中国最大的对独联体国家货运包机起降机场,这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石家庄机场发展货运的独特优势。

2、从发展潜力看,作为全国省会最后一个启动的新区,正定新区有条件在软硬件方面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做到后来居上,全国领先,在首都经济圈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一是“生态、低碳、智慧”的规划理念。正定新区以低碳示范新区为目标,构建低碳产业体系,大力发展节能环保型住宅,充分利用太阳能和地热等可再生能源,推广中水回用、雨水收集利用、建筑节能、空气净化新风、地下空间利用节地等新技术,创建低碳生活模式,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前沿理念。“智成燕赵,慧在滹沱”。正定新区量身打造了基础设施、政府服务、城市管理、产业促进4个层面共11个专项的城市智慧系统,将有效推动政府社会管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

二是兼具速度与休闲的交通系统建设,实现宜居与宜业的有机结合。正定新区路网规划中道路密度超过每平方公里六公里,处于全国领先水平。根据规划,轨道交通1号线、2号线和4号线将途经新区,并设置两条快速公交线连接主城中心,给新区带来速度与活力。而在新区内部,由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组成的慢行系统与公交站点相衔接,串起工作、生活与游憩空间。

三是基础设施的现代化水平居于全国前列。正定新区综合管廊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设计最为复杂的地下综合管廊系统,总长度达24公里,目前已完成主体工程15公里。该工程不但能够避免道路重复开挖,美化环境,而且为城市发展预留了地下空间,对提升城市基础设施水平将起到良好的示范和推动作用。此外,新区主干道的快车道上,全部采用橡胶沥青,便道采用透水砖、大功率高亮度LED灯……,处处体现出生态宜居的设计理念和先进科技的运用。

三、几点建议

目前,正定新区还是市级新区,其地位和层次尚不能与沧州渤海新区、天津滨海新区等新区相比。要使之纳入首都经济圈规划,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解放思想,把正定新区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速推进。正定新区开发建设是石家庄城市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不能停留在小打小闹的层面,必须全面拉开建设框架,营造出“繁华舒适、现代一流”的发展愿景,才能为新兴产业项目的入驻提供良好预期,吸引大项目、好项目纷至沓来。为此,应组织力量,加强与省发改委、国家发改委等有关部门的沟通,及早把正定新区开发建设纳入首都经济圈的设想反映上去,争取写入规划文本。

二是大力优化发展环境。要改变外界对石家庄投资环境“左”、“土”的负面评价,就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既要补上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高行政效能的课,又要搭上营造法治化发展环境的车,在全省、全国叫响“审批项目最少、程序最简、办理最快、费用最低、服务最优”的城市品牌。在行政管理、行政审批、项目推进、规划实施、资金筹措、人才引进等方面,建议给予正定新区先行先试的权利,使之成为全省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先行区、全省软硬环境最优的样板区。在各类招商宣传以及央企入冀活动中,加大对正定新区的推介和对接力度,引入“经营城市”的思路,吸引有实力、高水平的开发商参与新区建设。

三是将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同步驱动,实现效应叠加。从国内外经验教训看,新区新城规划的多是“无中生有”的新兴产业,必须走产城结合的道路,将聚集产业与吸纳外来人口同步进行,否则容易变成“卧城”、空城甚至“鬼城”。同样,正定新区要建成财智要素集聚、功能多元复合的创新动力之城,必须走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双轮驱动的道路。目前,空港工业园已有21个项目入驻,涉及现代加工、综合物流、旅游服务等产业,投产后可安排就业近两万人。这些人不可能整日奔波于园区和市区间,成为“候鸟就业者”。因此,随着石家庄临空产业的不断发展,住宅、文体中心、学校、医院等生活配套设施要同步跟进,使未来的空港工业园早日成为一座宜居宜业的空港新城。为吸引中心城区的人口外迁,还须做好房地产市场的监管,防止投机资本大举进入导致市场过度波动,保证新区的持续稳定发展。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