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社情民意>>正文

创新社会服务模式 提升社会管理水平

作者:sjzmjadmin  日期:2013-08-05  

 

2010年我市被确定成为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城市,市委、市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了《石家庄市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实施方案》,动员在全市范围内按照“建好一个平台、抓好三大建设、织好六张网络”的工作思路,全面深入开展社会管理创新工作。通过建立起了社会管理创新长效机制有效提高了社会管理的组织效能、运行效率和社会效益,促进了社会稳定和谐,社区管理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形成了比较完备的社区网格化管理体系模式。人民调解工作也得到进一步加强,创新性建立诉讼与非诉讼相衔接的矛盾解决机制,实现了法院审判工作与人民调解的无缝对接,最大限度的化解了矛盾纠纷。但纵观我市的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地方。

一、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存在的一些不足

(一)流动人口管理还有待加强。目前流动人口管理还主要停留在对外来人口和移民搬迁户的管理和服务上。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外来人口和农村居民不断流向城镇,流动人口的逐渐增多在对城镇建设和经济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新的社会管理问题,如基础设施建设、社会治安治理、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计划生育、文化教育、生态环境等方面压力加大,流动人口的剧增与管理力量的薄弱产生的矛盾不断凸显。

(二)基层基础设施还有待健全。目前的行政村委会和社区居委会普遍趋于行政化,承担着计生、民政、劳保、综治、党建等大量行政性工作,影响了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的发挥。基层城区内大部分社区居委会人员不足,且以女同志居多,在社区管理上缺乏有效监督,对社区内基础设施薄弱、环境卫生差、小区内噪音扰民、私搭乱建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没有有效的管理手段,致使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

(三)职能部门间协作还有待完善。目前来看,社会管理机制还不十分健全,对群众工作中的矛盾化解、利益诉求渠道不畅,一些政策正处在推陈出新阶段,导致出现政策不配套,政策之间相互脱节的问题。再加上行政管理职能部门间的交叉重叠现象比较严重,重复行政、政出多门的问题还客观存在,尤其在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问题上,教育引导、化解处理不及时、不得当,导致一些矛盾和问题激化、升级。

(四)调解和帮教队伍还有待壮大。目前的调解员队伍规模不足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经济和社会形态的快速发展,矛盾纠纷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的格局,对人民调解员的需求量不断加大。市区内人民调解员队伍数量和辖区群众数量的比例在1:500以上,远远不能满足居民群众对调解的需求。在社区帮教和矫正管理人员的配备上,市内很多基层社区一名工作人员集普法、调委会、帮教工作站、法律援助工作站、基层司法所长于一身,真正想要将上述岗位各项职能落到实处,工作量很大,落实质量难以保障。

三、进一步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建议

    (一)以创新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为载体,体现服务为先新理念。强化政府监督和服务职能,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服务为先的行政理念,科学设置社会管理体系,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增强服务社会能力,尽快探索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管理模式,正确处理政府与社会组织以及相关主体之间的关系,明确政府主体在社会管理中的定位,坚决摒弃重监管轻服务的思想,推动管理理念由防范、控制型向人性化、服务型转变,从主要依靠管、控、压、罚等方式进行管理向主要通过对话、沟通、协商、协调等方式来解决问题的转变,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实现管理与服务的有机统一。

(二)以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为载体,构建社会管理新模式。将流动人口管理作为一个长期的任务纳入社会管理总体规划,不断改善管理和服务措施,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增强基础服务功能,改善人居环境。要完善流动人口管理配套机制建设,加快户籍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和健全“以房管人、以证管人、以业管人、以站管人、以网管人、以人管人”的流动人口管理新模式,制定和出台具有较强操作性的流动人口管理相关法规文件,把流动人口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同时,宣传部门对流动人口加强宣传教育,规范行为举止,促进整体文明程度的提高。

(三)以创新新型社区服务管理体系为载体,满足人民群众新期待。要继续深化社区服务,进一步激发基层活力,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将基层社会管理项目建设与市有关部门和“十二五”规划对接,并将重点创新项目建设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如居民事务管理服务站、明白人理事会、帮扶协管员、矛盾纠纷调解工作专家服务团、心理健康服务中心、流动人口服务中心等项目,以及“十户调解员”、城镇楼院调解员等人民调解员队伍,均应配齐配强工作人员,解决人员工资及办公经费,形成长效保障机制,确保长效运行。

(四)以创新健全社会管理队伍体系为载体,形成社会管理新合力。要进一步理顺从事社会管理工作的各部门间关系,协调工作重点、形成工作合力,以基层综治工作站建设为重点,各社会管理部门抽调一定人员派驻基层,整合资源,集中办理群众的合力诉求、困难群体的帮扶工作以及群众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难事、急事,将基层矛盾在基层化解,基层问题在基层解决。同时培育、发展新型公益性、社区性社会组织,采取提供开发补贴、场地支持等措施,加快建立社区志愿者服务组织,引导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社会管理与服务工作。为基层社区配备一定数量公益岗位性质的综治协管员、社区矫正协管员以及法律服务代办员,同社会组织一起,形成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具有活力的基层社区社会管理工作队伍,使之成为化解社会矛盾、排查治安隐患、维护社会稳定的有生力量。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