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议政调研>>正文

石家庄高新区发展现状面临问题及如何加快发展的建议

作者:王峻 田惠歧  日期:2012-03-14  

 

石家庄高新区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已经发展成为承接中心市区骨干企业总部、研发机构搬迁改造的主体区域,集聚高新技术产业的核心区域、引进外部人才和技术的主导区域、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标志区域,并逐步成为引领石家庄市产业发展的东部产业新城的核心区。

一、石家庄高新区发展现状

1、经济保持稳定增长,主导产业集群优势日渐凸显

石家庄市高新区初步形成了生物与现代医药、电子信息、先进设备制造和现代服务业四大主导产业。2010年,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435亿元,总收入739亿元,利税80亿元,出口创汇6.5亿美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6885万美元,财政收入20.5亿元。

2、创新资源不断富集,区域创新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构建了一批企业技术创新平台。全区市级以上工程技术中心和重点实验室46家,其中国家级7家,省级19家,市级20家,总数占全市的30%。

科技投入大幅增长。2010年企业科技活动支出达到39亿元,占科技活动支出的60.47%,占全区营业总收入的3.12%。

涌现了一批创新成果。自2009年高新区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三年来,累计申请专利2640件,其中发明专利669项,专利申请数占全市的45%,专利授权数占全市的38%。

实施了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实施科技攻关、火炬计划、863计划及高新技术产业化专项等各级各类科技项目600多项。正在实施的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52项,项目总投资20.66亿元。

培育了一批知名的高新技术企业和上市公司。全区共有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98家,占全省的20%。

完善了高新技术创业孵化平台。组建了全市科技企业孵化器联盟,孵化面积达到3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520家,形成产值31亿元,累计毕业106家。

3、政府支持作用增强,创新创业环境逐步优化

省政府在石家庄高新区谋划建设了河北省(石家庄)高端医药产业园,并制定了专门的扶持政策;市委、市政府出台了支持高新区发展的若干意见,使高新区具备了前所未有的空间发展条件。

城市载体功能不断完善。五年来,共完成基础设施投资30亿元,其中财政投资25亿元。建成区内基础设施配套达到九通一平。

软环境不断优化。出台了《石家庄国家高新区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的意见》以及科技创新奖励政策。成立了招商投资服务公司、城建投资有限公司和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和孵化器服务公司,对重点项目开展保姆式服务,为项目提供全程引导帮助。格力空调、旭新光电、华药、石药、四药、富丽华德等一批投资超十亿元的大项目相继入区。美国纳米研究所的魏启明、美国西南医学院的李全贞等150位博士硕士海外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不断与高新区形成战略合作关系。

二、存在的问题

1、经济总量仍然偏小。园区生产总值占石家庄市GDP的比重不足10%,而全国56家高新区中,园区生产总值(GDP)占当地城市GDP达到20%以上的已有16家高新区。

2、经济结构有待优化。高新技术产业和科技服务业比重偏低,引进的项目质量不高,层次较低,以工业初级产品为主,科技含量不高,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大规模的产业集群。

3、科技创新能力还较弱,研发投入偏低。新技术企业比例偏低,从项目技术研发、孵化到产业化的体系还没有形成。创业中心孵化毕业的企业却有很多转到外地进行产业化生产;中介服务机构发育不健全,金融、保险、物流、技术服务等现代化服务业没有系统地建立起来,不能为创业者提供良好的服务环境,人、财、物凝聚效应难以形成。

4、基础设施配套和社会事业方面压力很大。能源供应能力仍需进一步提高。新扩区域急需进行旧村改造,整合土地资源。土地、资金等要素依然是制约发展的主要瓶颈。

5,土地瓶颈问题依然突出。因基础设施建设用地和项目用地每年土地指标缺口在3000亩左右,仅高端医药产业园基础设施配套项目占地就需4799亩。

6、高新区“二次创业”需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预计2011年--2015年财政需投资75亿元,而目前区级财力薄弱,加之受国家稳健货币政策调控的影响,政府融资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资金短缺成为制约高新区发展的瓶颈。

三、加快高新区发展的建议

1、大力发展中小企业

    首先,建立一个良好的投资创业环境,提供高效的服务平台,出台一批具有我市特色的扶持中小企业经济的优惠政策。其次,建立通畅的融资渠道。一是大力引进国内外风险投资机构入区运作;二是加强银行与民营企业合作,通过降低贷款门槛,实行自主知识产权质押,以及灵活多样的还款方式为民营企业提供融资便利;三是积极扶持优良的中小企业上市筹措资金;四是创建科技风险投资市场体系,充分利用国内外风险投资资金为科技项目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援;五是充分发挥政府科技计划的引导作用,促进金融资本、商业资本、民间资本与科技资本的结合,营造良好的融资环境;六是由政府出资建立“种子基金”,用于解决市场前景好、回报率高的科技项目发展资金问题,“种子基金”管理按照“滚动投资”的模式操作。

2、培育特色产业园区,积极打造园区品牌

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引导同类产业的上下游企业集中布局,鼓励骨干企业领办创建专业园区,构建“一区多园”、集群发展的格局。积极培育特色产业园区,选择最具有优势的产业集群加以重点发展,尽快形成竞争优势,集中力量打造区域性品牌,尽快建立国家级“信息产业园”、“新材料产业园”、“生物医药产业园”、“再生能源产业园”等特色产业园区,营造市场优势。

3、以国家级高新区为龙头,大力度实施新城资源整合。

建议实施“聚焦东部产业新城”战略,并积极争取省委省政府支持,举全省、全市之力共建产业新城。今后新建或拓展的高新区除少量配套设施外,非高新技术项目不得进入园区,要提高有限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

建议有关部门每年安排一定的土地指标用于高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同时,市政府土地指标分配时向高新区予以倾斜,形成新城开发建设的合力。    

4、建议设立“河北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基金”。

由省、市、高新区共同筹资引导资金,面向社会筹集,用于支持园区发展。

5、以项目承接产业转移、对接产业资本。

瞄准世界500强、国内500强和“央”字号企业,加大力度,有针对性地实施深度招商,使高新区成为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高位平台。鼓励外商持续增加投资上项目。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抓好重点领域的产业发展。加大对高新项目的担保力度,和对高新技术企业创业担保资金额度,与银行建立一定比例的放大贷款机制;加大财政投入和对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中心的资金补充。积极吸引国外风险投资。   

6、抓好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的配套完善,真正成为技术创新平台、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和科技企业孵化器。

密切与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的合作,为入孵企业提供场地、资金、人才、管理等综合服务,形成从孵化、创业到规模化生产的服务体系。高新区因科技成果争取的扶持资金,专项用于该项成果的孵化。市财政每年从科技经费中安排一定数额资金予以扶持。建立项目入园评估机制,对留学人员引进项目分类扶持。 

7、不断完善高新区内部体制机制。

推动高新区“零障碍、低成本、高效率”的服务品牌。以推进项目建设、提高行政效能为中心,改革报审咨询服务机制,规范项目建设服务程序,优化工作流程,减少企业与政府打交道的时间和接受政府服务的成本,建立柔性人才机制,吸引各类人才到高新区创业,为高新区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