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议政调研>>正文

关于加强雨水收集利用增加水资源的建议

作者:王峻  日期:2012-03-14  

 

7月24日下午,石家庄市突降暴雨,市区在短时间内多处积水。仅仅一场强降雨,就造成街道成河、住宅进水、汽车没顶……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武汉、北京、成都、杭州、石家庄,一个一个城市在倾盆大雨之后,变成汪洋一片,暴雨无一例外的造成了严重的内涝以及交通拥堵,人们正常的生活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一直以来,城市对待雨水更多的是“排”。每逢降雨,城市的管理者几乎都在为如何尽快排涝而煞费苦心。同时,在城市建设中,建筑越来越多,硬化面积越来越大,雨水已经很少能直接渗入地下,只能在地面被积攒起来,涌入遍布大街小巷的排水管道,流出市区。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市水资源问题正日益严峻,已成为全国缺水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多条河流常年没水,由于超量开采地下水资源,地下水供水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产生了一系列与水资源有关的地质、生态与环境问题。以省会年平均降水量550毫米计算,每年可从“天上”获得水资源达2.5亿立方米,按照黄壁庄总库容量12亿立方米计算,每5年便可注满一个黄壁庄水库。但遗憾的是,由于没有有效的利用途径,除自然下渗外,每年约有2亿立方米降水白白流走。特别是在夏季,骤然而降的雨水,不仅无法有效利用,还给城市排水管网造成了极大的压力。有关部门应改变过去排、泄、防的传统的理念,珍惜城市宝贵的雨水资源,不让其白白流失了。

上世纪8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非常重视城市雨水利用。德国全面实行了城市雨水利用的设备化和标准化;英、法等国均将屋面雨水收集起来,经过滤等工艺处理后用于冲厕、洗衣等;日本各大、中城市普遍将雨水调节池建在街道之下,大规模拦蓄雨水,有效缓解了水资源供需矛盾。90年代开始,大连、北京、西安、上海、深圳等“缺水型”城市先后开展雨水收集并资源化利用。北京市《关于加强建设工程用地内雨水资源利用的暂行规定》,明确“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均应进行雨水利用工程设计和建设。……建设工程的附属设施应与雨水利用工程结合。海淀双紫园雨水利用示范小区 ,2006年冬季送进家家户户暖气中的热水全部是当年汛期小区积蓄的雨水。

城市雨水利用作为公益事业,具有不可估量的环境生态效益、经济和社会效益。如果在城市建设中注意发展雨水收集和利用工程,把原来被排走的雨水留下来加以利用,既增加了水资源,水环境得以改善,生态环境得以修复,又减少了排水量,减轻了城市内涝威胁,同时雨水还可作为城市绿化、环境卫生等方面的用水并有良好的产业前景,吸引大量的资本进入,能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减少政府财政支出、促进经济增长、吸纳就业、促进小城镇建设等方面都会发挥出积极作用。

 为了实现城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使雨水利用资源化,促进我市城市雨水利用的有效的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1、加强宣传,实现城市雨水管理理念的根本转变。在全社会加强雨水收集利用重要意义以及科普知识的宣传工作,建立雨水利用的新理念;将城市雨水利用作为生态城市建设的内容,列入政府工作的议事日程。

2、建议政府相关部门研究制定我市城市雨水利用规划,及《雨水利用条例》等法规,完善有关政策。新建或改建小区均要设计雨水利用设施等内容,若无雨水利用措施,政府将征收雨水排放设施费和雨水排放费。将雨水渗沟、渗塘及透水地面作为城市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要求新建和改建的大型公共建筑群必须设置雨水就地下渗设施,并实行强制的“就地滞洪蓄水”。

3、要加强雨水利用的科学研究,借鉴国内外经验,选用适当的雨水利用技术,并结合其它有效措施以充分利用雨水资源。城市雨水利用属于水资源的开发与管理范畴,涉及到水利、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部门。要制订雨水利用工程建设和运行的相应政策和规范,并负责工程的具体实施和监督。

 4、设立专项基金,扶持雨水利用产业的发展。雨水利用作为环保产业,政府应给予积极扶持。要通过各种优惠政策和相应的鼓励和资金补贴政策,调动开发商和企事业单位和居民的积极性,促进雨水收集利用设施的应用和普及。建议从防汛、市政、城建、房管、公路、环保、公共管理等有关部门筹资,建立专门支持“留住雨水”的公共基金。对于在建成区或非新建设地区内,积极开展“雨水收集利用”的机关、学校、社区、居民大院等单位给予资金支持和补助。如:对于在自己所在地域内主动筹资建设雨水收集利用项目的单位,均应酌情给予相当投资额适当比例的补贴或资助。根据国外经验这样做是有效的。如日本东京墨田区自1996年以来实行了“雨水利用补助金制度”,对自主建设雨水收集利用装置的单位,给予投资额50%左右的补助金,大大推进了雨水收集与利用工作,在墨田区的带动下,至2005年东京已建成不同规模的雨水收集利用设施1000余处。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