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整合石家庄中小企业集群产业链的建议
一、石家庄中小企业产业集群现状
石家庄中小企业产业集群目前共有40个,主要有西部、北部山区依靠丰富的矿产资源形成的冶金、石材、钙镁等产业,东部的皮革、纺织、洗涤等产业,南部的化工、建陶产业,中部的医药、板材家具产业。这些产业集群通过辐射带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区域经济的支柱产业。2009年全市中小企业产业集群销售收入达到1500亿元,其中,30亿~100亿元的9个,100亿元以上的4个,分别为平山冶金、辛集皮革、晋州纺织、无极皮革;2010年全市中小企业产业集群销售收入超过2100亿元,其中,30亿~100亿元的12个,100亿元以上的4个,分别为平山冶金、辛集皮革、无极皮革、晋州纺织。
在石家庄中小企业集群内部基本形成了专业化分工协作与竞争的产业网络。首先,集群内中小企业和国内外知名一线品牌相比较而言上有较大差距。但是,借助产业集群的规模效应,促进产业链中的很多节点“本地化”,许多上游生产企业在企业集群地开设办事处,甚至建立生产基地,减少物流成本,使货物到货及时,而且服务到位,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多种中间产品采购的灵活性、多样性,从而提高了产业集群内企业生产的柔性。
其次,集群内制造企业之间进行交流、相互协作互动。一是集群内部的合作外包,生产企业在订单较大时是通过集群内部的外包来缓解产能压力;二是一些企业在原材料方面互通有无;三是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
二、石家庄中小企业集群产业链存在的问题
1、产业体系发展片面,配套服务体系缺失
石家庄中小企业集群基本形成了相对完整的主导产业链条,但是配套服务的发展速度明显滞后。在石家庄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的过程中,中小企业在为富余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解决当地就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提升产业竞争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各地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中介组织机构还相对较少,中小企业在融资中障碍重重,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中小型企业的规模的扩大;产业集群的行业协会组织在服务功能的提供方面不够完善,行业市场信息的传达不够及时,对企业行为的规范力度轻、不到位,尤其在健全行业规范和管理制度,目前还做不到相应的服务水平,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集群和高校等科研机构的联系少,缺乏一种稳定的合作关系,在人才引进及落户方面缺少相关的制度与政策,再加上基础设施以及配套部门不完整导致集群企业的互相协作效率低、技术创新迟缓。
2、集群内企业产业链同质化严重,竞争过度
产业集群内部企业间协作机制不健全,集群与专业市场不能有效互动,产业链上下游环节企业个体缺乏充分合作。产业间相互关联程度不高,产业集群中,不管企业规模大小,单体企业几乎纵穿整条产业链,也就是企业自身全部走完从产品设计、原料采购、生产制造以及流通销售这些不同环节,各个企业仅仅是享受到产业集群具有的外部经济性,产业集群的溢出机制效应在集群内部不明显。目前集群内企业大多为中小企业,缺少技术优势导致产品开发、设计能力不强,造成企业在产品上很难进行差异化战略,只能走大众化路线。由于产品趋同,在争夺市场的过程中企业之间只能靠价格取胜,造成集群内企业过度竞争。
3、产业链处于全球价值链低端,产品附加值低
石家庄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基本上处于以劳动力投入为主的粗放型发展阶段,大多数中小企业目前还停留在低水平的加工生产上,许多企业只能进行简单模仿,再以低价取得竞争优势,造成产业集群竞争力长期得不到提升。
三、整合中小企业集群产业链的建议
1、通过信息网络构建产品信息流
由于石家庄产业集群中生产企业大多是传统意义上的中小企业,在综合利用现代先进信息渠道方面比较滞后,因此产品整合的关键是进行信息流的整合,利用发达的信息网络进行产业链的整合。因此通过信息网络构建完善的产品信息流,使产业链上各环节企业方便快捷的获得所需市场信息,高效利用所得信息,加快产业链产品流转过程、是产业链整合的重要步骤。
2、通过生产服务及配套服务,实现产业链价值整合
(1)生产集成
原材料市场。建立大型原材料市场,便于集群内中小企业对原材料进行集中采购,缩短原材料调配时间,节约采购成本。
生产制造基地。产业园型制造基地使得制造企业地理位置更加集中,促进产业链制造环节企业进行横向整合,使企业间在应对市场时可以集体行动,产生协同效应。
产品展销中心,集展销于一体。
售后服务中心。基于政府协调层面的集中售后服务管理中心能对产品的售后服务问题及时快速反应,对集群内企业层面可能产生的售后服务滞后的情况有很大程度改善。
(2)服务配套集成
信息共享平台。行业信息平台主要包括及时交流国内、外市场动态和产品发展新趋势,公布产品供求信息和交易情况;对集群企业的最新产品进行网上展示和发布。企业信息平台主要实现集群内中小企业交互作用,包括供需信息发布、汇集,便于企业间实现联合性经济活动。
联合采购。产业集群中由于中小企业与供应商地理上的互相接近性,在原材料集中和制造基地式的制造企业集中前提下,集群内中小企业完全具备利用网络电子信息进行联合采购的条件。中小企业通过网络电子信息共享平台将小批量采购整合成大批量采购,利用集群内第三方物流进行集中仓储与物流,这样即可获得供应商的大批量折扣,还能使物流方实现规模经济,最终促进采购方和供应商双方成本的降低。
物流配送。第三方物流具有专业化、集约化的优势,因此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集群内企业通过物流业务外包,将各自的分散物流加以整合,以高效的物流加快产品的流转,降低物流费用,提高盈利能力。
产品(原材料)检测中心。集产品(原材料)检测、检验仪器设备研发、标准制定、修订等业务于一身的检测科研机构可以为集群内企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同时,集中设置检测中心,还可以减少企业重复投资,提高检验设备、仪器的利用率,降低企业成本,提高竞争力。
行业服务中心。行业服务提供者应包含行业协会、学会、联合会等行业自律组织,为行业健康发展提供相应服务。产业发展的动力来源于科技进步和产品的不断创新,面对企业集群内生产企业规模相对较小、研发能力不足的事实,通过行业服务组织可以实现与国内外高校和科研单位进行合作,建立新产品研究开发机构,推动“产、学、研”联合作战。
3组建知识联盟,完成产业链知识整合
由于集群内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因此采用产业化投资或者与产业链关联环节企业通过功能性协议形成知识联盟的方式较为可行。
向上下游产业进行产业化投资是企业与关联企业构建“知识联盟”的主要手段。企业通过功能性协议知识联盟就是指集群内企业在进行产业链的知识整合过程中,从本行业特性出发,立足全球产业链视角,加快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研发设计,尤其是国际先进管理理念及技术的引进,通过与国际知名企业或组织机构进行合作的方式进行知识的学习,以提升集群内企业的技术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