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无锡经验,促进新兴产业发展的建议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中央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既着眼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又着眼于未来可持续发展而做出的重要战略部署。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胡锦涛总书记在2010年2月省部级干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班上强调:“要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点”。温家宝总理也曾多次强调科学选择新兴战略性产业的重要意义,他指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中国立足当前渡难关、着眼长远上水平的重大战略选择,选对了就能跨越发展,选错了将会贻误时机。
作为资源大省,河北省提出“十二五”期间要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促进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海洋经济快速增长。2011年出台的石家庄市“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中提出,将在“十二五”期间实施新兴产业倍增计划,按照高端引领、集约发展、政策聚焦的思路,做大做强生物医药、信息网络、先进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形成高起点、规模化的先发优势。省会新兴产业倍增计划的实施,必须找准定位、明确方向、创新思路、重点推进,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成为先导性、支柱性产业。下面,结合我们在无锡的调研,提出几点建议。
一、以传统产业优势为基础,寻找新兴产业的着力点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不是重打锣鼓另开张,不是对传统产业的取而代之,而是要通过新技术的产业化和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实现产业的升级换代。我市原有的纺织、医药、食品等传统支柱产业,符合本地资源禀赋优势,如果能在此基础上做高、做精,实现技术领先性和行业独占性,以技术带动市场,就有望升级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无锡阳光集团作为全球最大的毛纺和高档服装生产基地,过去为51个国家的100个品牌贴牌生产服装,只拿到15%的零售价。在结构调整中,公司最终将企业目标定位为“产品走高端,市场建终端”,通过不断强化核心竞争力,实现了从做技术到做专利、做“标准”的提升。目前该集团平均每天(?)开发50多个新产品,每年申报专利超过一百项,新产品占销售额七成以上,步入了国际先进行列。谁能说这样一个融入了诸多高新技术的企业不属于新兴产业呢?目前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在各地已出现“一窝蜂”苗头,我市要保持清醒头脑,立足自身实际,找准比较优势,防止盲目跟风,切忌拔苗助长。我认为,以石家庄信息产业基地为依托,打造在全国首屈一指的“半导体光谷”;以药都为基础,以生物医药为重点打造“生物谷”,都是具有全局性、长远性、导向性和前瞻性的选择。
二、以政府资本为引导,建立风险资本投资体系
战略性新兴产业由于产品研发和商业化风险较大,一般难以得到银行的大规模信贷支持,需要引入风险投资,建立符合新兴产业特点和需要的融资体系。为了加速新兴产业的发展,2006年,无锡市在全国率先推出引进领军型海归创业人才的“530”计划,政府除了向创业者提供100万元的创业启动资金外,还根据项目情况提供不低于300万元的风投资金、不低于300万元的资金担保。2007年,无锡市出台了加快服务外包及软件出口发展的“123”计划,筛选符合市场前景和出口能力的领军企业,只要进入“123”的企业,总体上给予500万-1000万(人民币)的资金支持。激励政策和引导资金,成为撬动社会资本的杠杆。在无锡,以政府资本为导向,国资、民资、外资并进的风险资本投资体系正在逐渐形成,到2010年第三季度为止,全市创业投资基金规模已达72亿元。建议借鉴无锡经验,设立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引导基金,以政府前期投入为主导,多种渠道资金共同投入,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融资保障。
三、以提供优质服务为核心,优化新兴产业发展软环境
新兴产业有几个特点:一是发展前景好,但有效需求不足;二是科技含量高,但技术还不成熟;三是产业链尚不完善,产业配套有待加强。以上特点决定了我们在支持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必须进行制度创新,营造适宜新兴产业生存壮大的良好环境。无锡市惠山区以生物科技园为发展重点。区政府与中科院共同投资1000万元打造了无锡生物医药创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可提供DNA合成、序列检测等20多项服务,目前已成为入驻该区15家生物医药企业的“全天候”公共实验室。还根据本地区特点,建立了医疗仪器鉴定平台、药政服务申报平台、生物科技专业技术电子商务平台等一系列公共服务平台,既节约了行政成本,又节约了区内企业的科技投入成本。目前无锡已有国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35家,国家、省级科技创业服务中心32家,国家、省级重大研发机构、重点实验室37家,为新兴产业的科技创新服务。石家庄各县市区(高新区)要以孙瑞彬书记提出全面优化提升我市发展环境为契机,努力提供专业化、精细化的公共服务,切实解决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驱动的鲜明特征,政府服务的重点是加大对企业研发创新的支持力度,整合分散的科技资源,推动创新联盟。为摆脱新兴产品有效需求不足的困境,可通过政府采购等措施,在市场培育中发挥引导、推动作用。通过实实在在的优质服务,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软环境保障。
四、以打造人才高地为制胜点,树立招商引智的新观念
二十一世纪谁拥有一流的创新人才,谁就能拥有一流的发展优势。所以招商引资的核心是发现和吸引人才。五年前无锡市首推吸引海外人才的“530”计划,其影响力辐射到全球17个国家,2009年又启动了“无锡千人计划”,准备用二十年的时间发展成为“东方硅谷”,2010年又推出了创造无锡企业家的“3.0版本”(1.0版本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以荣毅仁为代表的民族工商业家;2.0版本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闻名的苏南模式所造就的乡镇企业家;3.0版本,就是现在正在培养的科技创业家)。持续不断的人才引进和培养计划,从一个侧面道出了无锡这座工商城市成功转型的秘笈。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就是一个因施正荣博士而成就的世界一流企业,无锡因尚德而占据了太阳能光伏产业在全国的领军地位。我市各级领导也应克服“见物不见人”的传统观念,变招商引资为“招商引智”,降低核心技术人才的进入门槛,建立切实可行的人才激励和培训机制,把我市打造成京津冀重要人才聚集区,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