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提案解读>>正文

坚持环保先行打造绿色大西柏坡

作者:黄超  日期:2012-03-14  

平山县地处省会石家庄西北部的上风上水位置,又是省会饮用水源地,山场面积293万亩,林木繁茂,森林覆盖率达到了49.73%,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更是省会的生态屏障。境内的省会和首都的饮用水源-----岗南、黄壁庄水库,以及其它60余座大小水库,起着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的重要作用,其环境质量直接影响着省会以及周边县市的居民生活。当前,全省、全市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大西柏坡”建设正如火如荼。“大西柏坡”建设是我市“十二五”重点打造的战略性工程,事关全市乃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老区人民的福祉。随着“大西柏坡”概念的提出和不断实施,一大批项目的陆续开工建设,对水源地保护带来很大压力。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的平山作为旅游大县,进一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任务日趋重要。青山绿水是老区平山的宝贵资源和一大优势,也是老区平山对外的一张名片。大西柏坡一系列工程建设和产业设置包含着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保的要求。因此,在大西柏坡建设中,必须坚持环保先行,要立足省会饮用水水源地和省旅游强县实际,重视环境保护力度,注重生态项目建设,科学抬高企业门槛,确保革命老区天蓝、地绿、水清、气爽,突出红色文化,彰显绿色底蕴,为大西柏坡建设奠定生态基础。

因此,建议:

一、严格落实分级负责制。大西柏坡建设不仅是全市更是全省的一项重点任务,项目多、投资大。由省、市、县三级环保部门对大西柏坡区域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负总责,明确分工和责任,搞好相互协调和配合,齐抓共管,形成环保工作合力,从源头上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二、严把项目准入关。所有建设项目必须严格按程序审批,实行环保审批前置,避免先建设、后审批,先污染、后治理。每个项目在建设前,必须先上技术先进的污水处理系统,保证做到水资源循环利用,实现零排放。根据大西柏坡建设目标,鼓励发展生态观光、文化教育等环保型项目,严格禁止新上污染项目。

三、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按照“谁利用、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建立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将环保设施的投入作为省、市的一项重要工作纳入省市两级财政预算,加大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加快库区生态建设,提高森林覆盖率,涵养水源,保护环境。

四、加强宣传发动和舆论监督。充分运用各种新闻媒介和宣传手段,切实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可持续发展意识,使环境保护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把生态环境建设转化为各级各部门和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