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议政调研>>正文

关于加快打造具有全国和全球影响力的
生物医药健康产业集群的建议

作者:民建石家庄市委  日期:2020-08-17  

 

 生物医药健康产业被称为“ 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 。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 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去年9 月, 国家发改委评选出66 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石家庄生物医药成为全国首批入列的17 个生物医药领域产业集群之一。今年, 科技部将重点建设100 个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 石家庄高新区药用辅料和制剂创新型产业集群已经成功入列。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市初步形成了以生物医药为特色、生物制造、生物技术服务为一体的生物产业体系, 2019 年全市规模以上生物医药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51. 7 亿元, 2019 年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综合竞争力50 强榜单中, 石家庄高新区排名全国第8 位, 中国医药创新100 强企业榜单中, 石药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排名第3, 中国制药企业百强中, 石药、华药、四药、以岭、神威5 家企业, 分别排第6、第17、第47、第48、第74 位。生物医药产业已经成为我市“4+4” 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现就“ 十四五” 期间加快打造具有全国和全球影响力的生物医药健康产业集群, 提出如下建议:

 一、从市级层面统筹石家庄生物医药健康产业的顶层设计、组织领导、统一规划与政策整合

 一是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高点定位, 制定石家庄生物医药健康产业集群行动计划。统筹石家庄国家高新区、石家庄经开区、自贸区正定片区等资源, 整合力量、集成政策、形成合力, 把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发展打通融合起来, 同步推进建设和招商, 共同打造世界级生物医药健康产业集群和标志性产业链。二是建议市级层面研究出台全市生物医药专项优惠政策, 与河北省《关于支持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和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形成三级叠加, 形成政策合力。并设立市级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专项引导基金, 用于支持生物医药园区建设和产业发展, 推动全市生物医药产业形成园区支撑、集群带动、链式整合、协同发展的产业新格局。三是建议借鉴外地成功经验, 开展“ 一区多园” 或“ 区区融合” 发展模式, 由高新区联合石家庄经济开发区、晋州医药产业园、赵县生物医药产业园等园区构建“ 一区多园” 发展新格局, 实现区域经济联动发展,形成新的集聚效应和增长动力。四是将高新区与石家庄经济开发区建设成为合作发展新区、区域合作发展示范区、自主创新拓展区、产业有序转移承载区, 再造联动发展的新优势, 攥指拢拳倾力打造生物医药健康产业。

 二、依托正定自贸试验区, 打造国际国内创新资源要素双向交汇的“ 境内离岸” 研发创新环境

 一是持续打造“ 中国( 石家庄) 国际生物医药科技论坛”( 石家庄已成功举办2 届) 品牌活动, 汇聚国内外一流科学家、企业家、投资家参与, 使之成为实现人才、技术、资本、信息等创新要素自由流通、重组和优化配置的“ 世界生物医药领域品牌峰会” 。二是实施国际化引资引技引智工程。大力开展国际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积极推动中以、中俄等中外创新合作, 在生物医药、医疗器械、智慧医疗、研发服务等领域加强产业技术合作和引进。三是支持京津冀三地新型研发机构紧贴市场需求与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医疗机构、企业合作, 为集群内的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提供全链条服务, 形成一批引领性、突破性、颠覆性的生物医药技术创新成果。四是积极争取在石家庄高新区建立与“ ICH” ( 人用药品注册技术要求协调会议) 相适应的国际临床研究接轨加速站, 允许企业利用境外开展的国际多中心临床数据,直接进行药品、生物技术、医疗器械上市注册申请。五是推动建立省级区域伦理委员会, 推进多中心临床试验等伦理审查、协调, 加快新药临床试验审批进度, 推行国际多中心临床数据互认, 支持生物医药研发国际化。

 三、加快研究推出各项激励改革创新措施, 多维度支持石家庄生物医药健康企业发展

 一是从流程再造, 简化、审批、注册、监管等环节方面, 纵深推进“ 放管服” 改革; 二是从新药研发层面、科技创新层面、配套服务层面、资源链接层面等方面制定相关政策措施; 三是创新人才引进机制, 建立国际化的创业社区、人才公寓、专家流动工作站等, 营造满足国际高端生物医药人才工作、生活的宜居宜业环境, 吸纳一批高技术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到高新区就业、创业。

 四、支持各类专业平台建设, 加快产业发展要素集聚

 一是鼓励推进产业园区建设, 统筹创建5 个左右生物创新药、高端医疗器械和装备、中医药、干细胞产业园、医用纺织品基地等生物医药园区, 统一规划, 明确园区产业定位, 开展特色招商, 实现错位互补、联动发展。二是设立国家药监局认可的医疗器械检验检测机构, 方便注册申请人申报医疗器械产品注册及时送验, 加快石家庄市医疗器械企业获取注册证的速度, 抢占医疗器械产品上市份额。三是鼓励支持成立河北省体外诊断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联合科研机构、生产企业、检验机构、医疗机构等单位, 促进研发与转化应用紧密结合, 形成集“ 产、学、研、用” 于一体的技术创新产业链, 构建开放包容、共建共享的战略协作平台。四是支持依托石家庄高新区, 整合京津冀科技创新资源, 建立生物医药健康产业技术研究院, 解决生物医药共性技术、产业核心技术和卡脖子技术, 开展产业发展战略研究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产业技术服务。五是支持建设医用纺织基地, 盘活纺织产业。2020 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 促使我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医用防护用品消费市场和生产基地, 通过“ 医+纺织”重组结合, 再次盘活石家庄市纺织业和医疗器械产业资源, 借力国药集团在日中天产业园建立医用纺织品产业基地重大契机, 建立华北区医用纺织品生产基地, 重塑华北纺织基地。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