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中小微企业复工达产情况的跟踪报告
当前疫情冲击推动了区域经济供应链、产业链的本地化重构趋势,我市广大中小微企业自2月份以来,从响应政府号召积极复工到全力以赴恢复生产经营秩序,推动上下游产业链全面复工达产,付出了坚持不懈的努力。
随着国际疫情的持续蔓延,国内疫情防控和经济形势也在持续发生着变化,我市各产业链上的企业大多面临着订单需求减少、转型资金短缺、用工短缺的局面。为了把握中小微企业对经营风险不确定性的应对能力和抗压能力,民建石家庄市委调研组持续开展了园区实地调研与企业在线调查,不断发现新问题,分析新情况,总结新规律。
近日调研组针对新的国际贸易影响下,我市中小微企业复工达产情况、产业链影响情况及企业发展情况进行了第三次在线跟踪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截止到2020年5月13日,75家企业(其中民建会员企业45家)接受了在线调查。其中38.67%的企业是第三次接受在线调查,16%的企业是第二次接受调查,45.33%的企业是首次接受调查。
企业产业分布仍以“4+4”为主。本次接受调查的企业分布在“4+4”产业中的数量占所调查企业总数的63.86%,比第二次接受调查的45.1%,增加了18.76%。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医药健康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产业、现代商贸物流业的比例分别为9.64%、9.64%、19.28%、9.64%,总计占比48.19%,接近半数。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和现代商贸物流类企业主要为民建会员企业,先进装备制造企业主要为非会员企业,生物医药健康产业里会员企业和非会员企业都有分布。
企业规模仍以中小微企业为主。75家企业中,大型3家,中型小型54家,小微型62家。其中,中小微企业占96%,与第二次调查的95.83%比例大体一致;中小企业占70.67%,比第二次调查的58.34%,增加12.33%;小微企业占81.33%,比第二次调查的85.42%,减少4.09%。
75家企业中,内向型企业占84%,外向型企业占16%,其中非会员企业中,外向型占到26.67%,出口产品主要为医药、食品、金属制品、橡塑制品,并且这些外向型企业主要为经开区和藁城区内的制造型企业。
75家企业,用工总数为14517人。会员企业45家,总计用工9369人,占到64.54%,其中用工数2000人以上的2家大型企业为物流集团和在线教育投资企业,另一家大型企业,用工数为800人,为商用车辆服务企业。非会员企业30家,总计用工5148人,占到35.46%,其中300人以上的制造型企业7家,分布在医药、食品、装备和金属制品业。
二、复工达产情况——基本实现全面恢复
复工返岗情况。75家企业中,复工返岗率达到100%的企业有52家,占69.33%,比4月上旬调查的100%复工企业比例提高了31.83%;复工返岗率超过70%的企业,已达到94.67%;复工返岗率在50%以下的企业有2家,其中会员企业1家,为幼儿教育企业,非会员企业1家,为农业装备制造企业。
复产达产情况。75家企业中,全部复产(达产率100%)的企业有18家,占24%,比4月上旬调查的16.67%,增加7.33个百分点;复产较好(达产率超过70%)的企业有62家,占82.67%,比之前的58.33%,增加24.34个百分点;复产过半(达产率超过50%)的企业有66家,占88%,比4月上旬第二次调查的77.08%,增加10.92个百分点。复产不足一半(达产率低于50%)的企业有9家,占12%,比上月调查的22.92%,减少10.92个百分点。
从各项数据来看,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形势已发生较大变化,大部分企业生产经营秩序已得到恢复。目前达产率较低的企业主要为资产评估、文化传播、装饰装修等服务性行业。
三、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原材料供应。75家企业中,有59家企业的原材料供应已全面恢复,占到78.67%。另外21.33%的企业仍然受到原材料供应的制约。当前影响原材料供应的几项因素分别为:国内上游企业缺少资金占34.62%、国内上游企业缺少原料占30.77%、国内上游企业缺少工人占26.92%、国际关键原料供应中断占7.69%。
道路交通物流。90.67%的企业已不存在交通物流障碍,目前存在交通制约的企业基本为幼儿教育、环保服务和医药贸易类企业,目前制造业、物流业企业已基本不存在交通障碍。
资金短缺问题。中小微企业的资金短缺问题仍是最大的影响因素,调查结果显示,42.67%的企业仍然存在资金问题。从三次调查总的情况以及多次银企对接情况看,能够解决的短期临时性困难已得到缓解,而与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相关的制约因素,解决起来则仍然需要一个过程。本次调查的资金制约因素比例分别为:短期临时性困难25%、应收账款回收困难21.43%、缺少长期限贷款12.5%、缺少与资金需求相匹配的抵押担保方式8.93%、缺少长期限投资7.14%、贷款到期续贷困难5.36%、各类质保金、担保金占比高3.57%。通过对三次调查结果的分析,发现中小企业为政府、医院、公交、市政等单位提供技术服务而产生的质保金、担保金及应收账款回收困难,造成企业资金紧张的问题比较突出,应引起关注。
用工问题。58.67%的企业存在用工困难。企业缺少的人员类型依次为:专业营销人员37.33%、专业技术人员34.67%、一线熟练技工25.33%、精益管理人员9.33%、现代电商人员9.33%、高级经理人员6.67%、品牌渠道策划人员5.33%、数据分析与软件设计人员5.33%、智能控制编程人员2.67%。根据以上选项结合接受调查的企业行业类型判断,当前居于“微笑曲线”两端的人才供给不足,而这些人才恰恰是支撑我市产业稳定转型以及可持续发展的中坚力量。
四、政策落实及市场恢复情况
复工复产帮扶政策落实情况。接受本次调查的企业中,44%的企业选择已落实,10.67%的企业选择未落实,33.33%的企业选择部分落实,还有17.33%企业未作出任何选择。这些数据说明复工复产政策在落实上仍存在不足。
市场订单情况。接受本次调查的企业中,国内市场订单已恢复正常的占到29.33%,已部分恢复的占到46.67%。国际订单正常的占6.67%、国际订单部分中断的占10.67%,国际订单基本中断的占6.67%。其中国际订单基本中断的为食品、动物药业、金属制品及农业设备。
国际业务情况。本次接受调查的外向型企业总计12家,其中有3家企业在国外订单取消后已快速建立了内销渠道,6家企业正在建立内销渠道,3家企业在国外订单取消后面临停工停产。面临停工停产的3家企业,一家为食品制造业,一家为金属制品业,还有一家为建筑工程业。
五、三点建议
现阶段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应把稳就业和促转型紧密结合起来,适度加大政策执行力度,确保活力较强的“4+4”产业体系内的中小微企业得到优先发展,通过完善和扩大产业链规模,提高收入,增加消费,进而带动就业吸纳能力强的服务业得到稳定发展。
1、建议继续针对复工复产帮扶政策进行专业化对标梳理,精细制定各专项政策实施细则。增强政府业务主管部门对企业的发展信心,进一步加强减税降负政策的落实,主动服务,专业帮扶,切实助力企业稳岗转型,切实保障中小微企业能够平稳渡过这特殊而且非常关键的阶段。
2、建议我市金融机构分产业类型组织力量开展企业调研,主动对标各项支持中小型企业发展的政策及金融创新要求,梳理问题清单,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3、 建议我市迅速组织开展“知识更新”培训,按产业发展布局和转型目的,分层次、分类型精准展开包括政府各级产业管理干部在内的岗位知识更新培训。柔性引聚高端创新型管理人才,激活我市存量中坚人才,加快进行与“4+4”产业体系相匹配的、具有新型产业发展视野的、适用人才队伍的培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