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文学创作>>正文

走在扶贫路上......

作者:何天峰  日期:2019-05-06  



 

                                                                                                      区委常委入户调研

召集村民代表会评议脱贫 

                                                                                                             企业帮扶慰问现场

 

去年走访时村旧貌

 

村容整治后的村面貌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下的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全面助力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按照中共中央和省市区委对精准扶贫驻村帮扶工作的安排部署,我代表所在单位长安区政协办,参加了区直部门选派的脱贫攻坚驻村工作队,于2018年3月中旬开始,来到位于行唐县西北20公里的城寨乡董家庄村开展驻村帮扶工作。

 当走进这个位于丘陵地区的小乡村时,我们会不自觉地被他的自然环境、风土人情所吸引:乍暖还寒的早春季节,环绕村落的树木吐出新芽,清新的空气、蔚蓝的天空和古朴的村落,让人不自觉融入其中。但同时,我也能深切地感受到这座村子昔日的贫瘠,村民生活的艰辛:村内缺少耕地(人均不足2亩),水资源缺乏(2016年以前村里只有两口灌溉井,浇地困难),村集体没有建设用地、没有集体产业,农户收入单一,底子薄弱,抗风险能力差。多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国家一系列扶贫政策的落实,让许多村民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但还是有一部分村民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暂时无法脱贫。工作队驻村以来,针对村内基础设施差、产业匮乏的现状,以及现有贫困户中病残人口多、老年人多、缺少劳动力的客观情况,经过认真调研,广泛听取村两委和村民意见,确定了以全面落实国家教育、医疗、住房保障政策,针对贫困家庭实际问题,拉动有劳动力人口实现就业,促进贫困家庭收入多元化为主,以必要的政策兜底为补充,在脱贫攻坚领域实现政策全覆盖,帮助整村实现顺利脱贫的总体思路。通过走村入户、掌握实情、因户施策,力求让贫困户尽早走出贫困,走向美好的生活。

 在驻村的一年多时间里,工作队配合乡里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情况、全村贫困户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情况、住房情况进行了摸底自查。逐户对照了本村适龄学生的入学情况,贫困户子女享受“两免一补”“三免一助”等情况,确保不发生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辍学问题;同村卫生所对我村贫困户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情况进行了排查,确保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有医疗人员“一对一”实行对口医疗帮扶,贫困户参保费全免,脱贫人员近三年参保费退还到户;配合住建部门对贫困户的住房情况和危房改造情况进行了入户调查,按照脱贫年度逐年建立台账,对危房情况和改造情况、现居住房情况拍照立册,协调乡政府对不够危房改造标准、但有漏雨或墙体开裂的农户房屋进行了修缮。在针对脱贫户的帮扶上,工作队严格落实上级决策部署和现行扶持政策,建立健全脱贫巩固提升机制,贯彻东峰书记的讲话精神,确保脱贫不脱政策,做到资金支持不减、帮扶力度不减,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效。对全村建档立卡以来的产业就业等扶持情况,经入户摸底,按年度建立台账,做到底数清楚。对摸底中发现的没有享受到产业扶持或产业项目效益不明显的脱贫户,全部建立台账,纳入产业就业帮扶计划,作为安排公益岗位,办理金融扶贫贷款的依据,力求为帮扶效果不明显的脱贫户增加稳定增收渠道。对有一定劳动能力、有就业意愿的贫困人口,按照县里给出的治安联防员、环保联防员、河道联防员等公益岗位,征求各户意向,安置20户贫困户中的27人签订公益岗位协议;对财政扶贫资金支持的旭丰肉牛合作社入股分红产业项目进行了全面梳理,制定“一本清”台账,与23户贫困户(后自然减少1户)签订入股分红协议;对已享受过产业扶贫项目,但收益不高,不能稳定脱贫的建档立卡户广泛宣传扶贫小额信贷资金项目,支持贫困户发展家庭产业,为有需求的贫困户帮助办理申请手续。同时,对全村五证一册情况进行了全面核查,查漏补缺,对漏填、错填等问题,及时进行更正,对贫困户享受的各项补贴、退费、医疗报销数据集中力量进行填报,确保档案的真实、准确、完整、及时。

 在驻村工作中,我也深切感受到了民建机关、民建兄弟姐妹对驻村干部的深情厚爱。在刚开始住到村里,没有农村生活经验,各项生活用品还没齐备的时候,民建市委机关领导带队专门到驻地看望民建驻村干部,亲切询问工作开展情况和生活情况,并送来了洗漱用品、清洁用品等大量生活必需品,为我们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支部会员和兄弟支部会员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来驻地看望和走访调研十余次,带来了米面肉蛋等生活必需品,帮助为驻地安装取暖设施、维修办公设备等,在工作队成员、乡、村干部和很多村民的心中,树立起了民建组织团结互助、亲如一家的良好形象。

 派驻帮扶单位着力于解决脱贫攻坚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每月召开会议对帮扶工作开展专题研究,每月走访贫困户、看望驻村干部,彻底解决了脱贫工作中工作队能力有限、帮扶力量薄弱的后顾之忧。面对制约全村发展的村民生产生活用水短缺、饮水卫生标准不达标的首要问题,帮扶单位长安区政协及时研究落实,在全体政协委员中开展了为扶贫村的饮水设施建设募捐活动,在一个月的时间内募集捐款86050元,全部交由城寨乡村财乡监账户监管,用于董家庄村的生产生活用水及基础设施建设。单位主要领导多次来村就水利工程建设进行视察调研,工作队实地排查、全程跟进设施建设进度,历时三个多月,新打饮水井、管道铺设工程全体竣工,使村长期存在的吃水难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随后工作队又同村两委一道,积极协调水务部门,新打灌溉机井、安装变压器。截至目前,全村建设灌溉井4眼、饮水井2眼、给水用变压器4台,村民实现24小时安全用水入户,1300余亩耕地灌溉全覆盖,一举摘掉了“缺水村”的帽子。

 在2018年夏秋之际贫困村的生产生活用水问题得到圆满解决之后,贫困户的冬季保障问题又成为摆在工作队眼前的一个重要问题。按照扶贫“两不愁、三保障”的要求,省、市组织部、扶贫办对帮扶责任人开展入户帮扶工作的文件要求,以及县、乡工作会议上对保障贫困户过冬取暖问题的具体工作要求,工作队不敢须臾懈怠,实地走访全村贫困人口,逐人逐户查看吃穿、坐在炕头感受室温,对缺少采暖设施、缺少衣褥的贫困户建立台账。随后,工作队积极协调乡政府为没有取暖设施的贫困户安上了采暖炉、修上了烟道,向帮扶单位提出申请,将为贫困户送上过冬衣褥的建议与帮扶责任人沟通,各单位帮扶责任人纷纷表示支持并第一时间将捐款送到工作队。工作队将需要衣褥捐助的贫困户性别、年龄、身材记录在册,借来村干部的小货车,到县城的服装批发市场,为贫困户量身购买棉衣、棉裤50余件,棉被、棉褥50余条,当天发到贫困户家中。第二天又入户进行了检查,确保登记在册的贫困户不漏发一户(发现有一户多领了一床被子,工作队未声张,将自己的被子给了未领到的户)。确保了全村在整个冬季未发生一起因取暖保障缺失而导致的意外情况。经过帮扶单位、乡、村、帮扶责任人和工作队的共同努力,我所在的董家庄村于2018年底顺利实现整村脱贫。

 转眼又到年关,2019年的农历春节,对董家庄来说,是整村脱贫后迎来的第一个春节,一进腊月,一大早,请来的杀猪匠就在村口架起了大锅,各户赶来三四百斤的肥猪,洋溢着收获的喜悦。工作队也沉浸在这喜庆富足的氛围之中,同外出务工回乡的青年人热情交流,直到村路上新装的太阳能路灯逐次亮起……

 在这一年多的脱贫攻坚实战中,我深深感到,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是近年来开展的最深刻、最实际、最贴近百姓民生的扶贫活动,是让全国老百姓共享改革开放发展成果的英明举措,更受到了广大村民群众的热烈拥护。而我们能做的,就是要把“扶志”“扶弱”做到实处,真真切切的把各项国家扶贫政策落到实实在在的地方。我们做的事在全国扶贫领域大决战中虽然都是小事,但这一桩桩、一件件的小事、实事,都激励着贫困户自力更生、自立自强,在脱贫致富的阶梯上越登越高、越走越远,跟随国家的步伐走上全面小康的道路。前方任重道远,我们正在路上……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