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议政调研>>正文

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石家庄快速发展

作者:武义青  日期:2017-06-15  

 

 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京津冀一体化协调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把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京津冀协调发展的目标之一。希望通过京津冀三地的共同努力,实现京津冀公共服务规划和政策统筹衔接。“力争到2020年,河北与京津的公共服务差距明显缩小,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体制机制初步形成。重点是建立统一规范灵活的人力资源市场,统筹教育事业发展,加强医疗卫生联动协作,推动社会保险顺畅衔接,提升公共文挥中不可或缺的作用。提升石家庄市公共服务整体水平,切实保障基化体育水平”。石家庄作为河北省的省会,在京津冀公共服务均等化中发本公共物品供给,不仅有利于保障民生,提高市民的生活品质,提升省会形象,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一、石家庄公共服务供给现状分析

 通过对石家庄市2010年到2014年间 GDP 总量及其增长率、财政支出总量、财政支出用于民生的总量及其增长率、财政支出用于民生的总量占GDP 的比重等数据作为公共产品供给的分析指标,并将该数据同全国同期数据进行比较,可以发现石家庄市的公共产品供给呈现以下特点:

 1.公共物品供给总量持续稳定增加。石家庄市 GDP 总量从 2010年的 3401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 4083亿元,5年的时间增长了 0.4996 倍,年均增长率约为10.66%,低于全国同期 11.68%的增长水平。财政收入从2010年的388亿增加到2014年的681亿,增加了0.75倍,年均增长15.1%,高于全国年均14%的增长率。财政支出规模从2010 年的305万元增加到 2014 年的 563.4 万元,增长了 0.85倍,年均增长 16.58% ,高于全国同期年均14%的增长速度。

 2. 财政支出用于公共民生支出明显不足。石家庄财政支出用于教育支出2010年为68亿,2014年增长到116.3亿,年均增长14.36%,但是从教育支出占到财政支出的比重看却从2010年的占财政支出比例的22%下降到了2014年的20%的比例,也就是财政支出中用于教育的支出虽然总数增加了,但是比率却下降了2个百分点。而2010全国财政支出用于教育支出的比例是13.96%, 2014年全国财政支出用于教育支出的比例则增加到15.18%,年均增长率为16.40%。另外石家庄市医院床位数量从2010年的3万床增加到2014年的3.8万床,年均增长率6.09%,而全国从2010年到2014年医院床位年均增长率为10.01%,不论是财政支出用于教育支出的比率还是医院床位增长率都低于全国平均增长水平。

 3.公共服务存在严重不均衡。不同县市(区)公共产品的供给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以 2009年为例,全市生均教育经费5041元,石家庄市区8093元,其中桥东区最高 8645元,新乐市在全市最低,仅为2061元,不足桥东区的四分之一;人均医疗经费元氏县最低为77元,市区为345元,是元氏县的4.5 倍;医院床位市区平均 127人拥有一个,而无极县平均692人拥有一个;人均医疗技术人员市区平均 97人拥有一个,而无极县则平均717 人拥有一个。全市范围内公共服务非均等化特征较为明显。

 二、推进石家庄公共物品均等化的对策建议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虽然随着经济的发展石家庄市公共产品供给总量在不断增加,但在结构上存在一些差别,在供给数量上存在差异,农村人口较多的县市,公共产品的供给明显处于劣势,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化情况依然存在。因此,为促进石家庄公共物品均等化进程,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建立城乡均衡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分配的制度基础

 导致城乡居民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化的根本原因在于城乡二元公共服务结构。因此,要积极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必须加快建立有利于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机制,尽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共服务供给体制。当前,应以给农民国民待遇为突破口,尽快取消对农民带有歧视性的体制障碍、制度障碍和政策限制,建立和完善城乡统一的劳动就业制度、户籍管理制度、义务教育制度、公共卫生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和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保障体系,加快建立和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保障水平,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二)增加公共物品的持续投入,特别是教育和医疗投入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加快改革财税体制,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想匹配的体制,完善促进基本公共物品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公共财政体制”。通过增加教育投入,提升办学环境,提高教学水平,为石家庄提升人口总体素质提高更好的经济保障;通过增加医疗投入,提升人均医疗水平,吸引优秀的医疗人才服务河北,服务石家庄,切实改善医疗环境。

 (三)增加对农村地区公共物品的投入

 我市是一个农村人口占了大多数的地区,2014年全省城镇人口占 46.51%,53.49%的人仍旧居住在农村地区,而且农村地区普遍公共物品比较短缺。从上面的数据分析看到,石家庄市24个县市(区)对公共产品的需求不论从类型还是总量上都有所不同。政府在思考增加公共产品供给的同时,应将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纳入考虑,抓住重点,有所侧重地提供公共产品,政府应结合各个地区不同的发展环境、发展阶段、资源禀赋等因素,提供差异化的公共产品供给,以保证财政资金使用的最大效益。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