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会员风采>>正文

不忘初心 为爱起航

——民建全国社会服务先进个人贾世彬从事社会服务工作的心路历程
作者:sjzmjadmin  日期:2017-05-26  

 

我是一棵树 /当春天来临的时候/我迎风飞舞/长出嫩绿的枝芽/让鸟儿在我的怀里居住

我是一棵树/当夏天来临的时候/我披上军装/撑起一把大伞 /为路人提供清凉的温度

我是一棵树/当秋天到来的时候/我依依不舍/把金黄的叶子撒满大地/为母亲回报一份特殊的礼物

我是一棵树/当冬天来临的时候/我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只有那个被遗弃的鸟窝/懂得我成长的幸福

 

 这是去小壁林场参加植树节活动时,有感而发写的一首小诗。也许它正是我这些年加入民建组织、努力从事社会服务工作的写照。  

 对于我来说,民建就像是一颗大树,为我们遮风挡雨,在这个大家庭里,我得到了快速的成长。2013年,我很荣幸地成为了一名民建会员;2015年1月13日,在民建石家庄裕华区基层委员会换届会议上,我当选为裕华一支部宣传委员;11月15日,在裕华区基层委员会支部调整会议上,我又当选为裕华一支部副主委;2016年4月14日,在民建市委社会服务工作委员会换届会议上,我被任命为副主任;2016年9月12日,在北京召开的民建全国社会服务工作会议上,我非常荣幸地获得“民建全国社会服务先进个人”称号。

 而我,也努力成长为一棵大树,为他人带来倚靠和荫凉。一路走来,收获满满。在组织的着力培养和广大会员的带动影响下,我的个人能力得到了非常显著的提升。为了回报组织的培养,也为了更好地履行作为一名民建会员的职责,在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上,我努力培养自己在诗词、书画、篆刻等方面的爱好;在事业追求上,我不断积极进取,奋力开拓;尤其在社会服务工作上,我通过开展助教扶贫等社会服务活动,大力弘扬民建的优良传统,深化社会实践,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了一点微薄的贡献。

 爱心起航,参与创建石家庄一晴慈善助学社团

 2015年10月17日,应团市委邀请,我参加了河北省“10.17扶贫日”电视电话会议,现场聆听了省委书记赵克志发表的关于教育扶贫的重要讲话。赵克志书记的讲话给了我鼓舞和力量,唤醒了我深埋在心底已久的教育扶贫的热情。四五年来,我在助学支教上所做的一切社会工作恰好响应了赵书记的讲话精神。

 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在经历了经济高速发展之后,各种优质资源向城市集中倾斜,农民为了改善生活状况,纷纷进城务工,造成农村儿童留守的现象非常普遍。加上农村教育水平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于城市,尤其是偏远地区的农村中小学校升学率不断下降,并伴有学生厌学、逃学甚至辍学的现象, 十分不利于社会的整体和谐发展。

同时,社会服务工作是民建实现政治纲领和政治任务、履行参政党职能的重要实践活动,是广大会员为国出力、回报社会的价值观念的具体体现,是新时期塑造民建良好社会形象的重要途径。

 在这种背景下,我把目光转向了乡村教育扶贫。五年前,我参与创建了石家庄一晴慈善助学社团,提倡“每天节约一元,小善成就大爱”,广泛动员和组织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积极参与。

 如今,一晴慈善助学社已陆续资助了农村孤贫儿童六十余人,发放助学金二十余万元,向青海、西藏及保定市阜平县山区等西部贫困地区农户捐赠了价值二十余万元的旧衣物两万余件。目前助学主要辐射地区为石家庄栾城区、赞皇县、灵寿县、井陉矿区及邯郸磁县、大名县等地区。在资助的孩子中,孤儿人数占到一半以上。随着助学的深入,一晴助学社团的志愿者人数也从当初成立时的五人发展到现在的两百余人。我们在倡导“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的同时,自身也得到了精神上的升华和洗礼。

在支教社团机构建设上,我们不断追求完善。我们制定了理事会决议机制,财务支出定期公开制度等,以制度化建设来提升社团的服务品质。社团还每年召开一次志愿者交流年会,志愿者们通过年会平台,相互交流、相互打气、互帮互助,凝聚成一股团结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在支教方式上,我们力求多样化帮扶。针对一些家庭贫困的学生,尤其是孤儿和单亲家庭的孩子,在给予经济资助的同时,也注重心理关怀,通过定期上门回访,利用寒暑假把孩子们接到家中小住,让他们感受家庭的温暖;定期定向将爱心人士捐赠的课桌、衣物、书籍、生活用品、体育用品等物资捐赠到学校和贫困学生手里,努力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定期组织志愿者赶赴乡村学校,开展学业辅导、心灵交流;每年的六一儿童节组织受资助学生到城市参观科技馆、博物馆、图书馆、大学校园、革命教育基地等场所,帮助农村学生打开眼界,燃起对生活的热爱。自2012年至今,社团已连续五年组织河北师大学生赴石家庄革命老区挂云山六壮士发源地——井陉矿区威州镇三峪村,为当地五十余名中小学生和留守儿童开展为期十天的暑期支教活动。志愿者和孩子们同吃同住,传授课外知识,一起做游戏,一起学习,大大提高了当地农村学生们的整体素质,受到了三峪村村委会及全体村民的热烈欢迎和由衷感谢。

 2013年9月13日,一晴善善助学社荣获了由石家庄市栾城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主办的第五届“栾城好人”称号,这是社会对我们无私付出的认可,也是对我们的鼓励和鞭策。

 应需而动,成立“河北省三燕书屋志愿服务社”

 在从事支教社会服务的过程中,我发现农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非常强烈,但一些偏远地区学校的图书配置较少,远远满足不了当地学生的需求,一本课外图书,对于城市里的孩子或许算不上是一种奢求,但是对于偏远地区的孩子们来说,却是一颗爱心、一个梦想、一片希望。

 于是在2016年,我在河北省志愿服务联合会名下注册成立了“河北省三燕书屋志愿服务社”,以“笃信好学,知行合一”为愿景,搭建一个公开透明的公益平台,专注于支教助学这一领域,致力于向教育不发达地区的中小学校捐赠书籍,让农村学生从小养成阅读的好习惯,通过书籍启迪智慧,开拓眼界,满足他们的精神食粮需求,让他们充分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为他们开启一扇探寻知识的心灵之窗,架起一道了解世界的智慧桥梁。

 在书籍筹集上,一方面是自筹,另一方面号召社会爱心人士把家里的闲置图书捐赠出来,这样做既环保,又能让闲置的图书发挥更大的利用价值,让更多的农村孩子从中受益。

 自“三燕书屋”成立以来,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爱心人士捐赠的图书三千余本,去年,我们已经和邢台县皇寺中学实现了首次对接,捐赠图书400余本。现在,我还在继续寻求更多的爱心人士加入进来,并努力寻找合适的有图书需求的学校。众人拾柴火焰高,我希望能够和大家一起携手,为农村孩子们打造一座座爱的书屋。

 不忘初心,为爱起航,相信爱在世间永存,相信一切行动都不算太晚。经常走出去看看,便能发现,爱心仍旧在薪火传递,微薄之力也可以给一个生命重生。力量虽小,却有它不可抹灭它的价值。也许我不是最有实力的,也许我们给不了孩子们物质上太多的资助,但爱心存在,孩子们的未来因为我们的努力付出而更美好!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