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社情民意>>正文

关于加快推进我市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议

作者:王峻  日期:2017-01-05  

 

“医养结合”是一种医疗和养老相结合的新型养老模式,其优势在于整合养老和医疗两方面的资源,一种非常适合老年人需求的养老模式。

据民政部统计,到2014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12亿,占总人口15.5%且正在以每年3%以上的速度增长。当前我国城乡老年人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老人近4000万人,而且数量还在持续增长,照料和护理问题日益突出一直以来,我国实行“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已不适应我国老年人高龄化、空巢化趋势,主要表现如下:

1、我国自上世纪70年代末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以来,家庭逐渐趋于小型化,出现大量“4-2-1”家庭结构出现,空巢家庭不断增多,家庭养老压力加大。

2、社区养老服务能力不强。社区医疗队伍、医疗设备建设及信息化管理,难以满足社区内失能、半失能需要重点照顾、主动关怀、日常护理、紧急急救的老人。

3、传统养老机构功能单一,医疗护理条件匮乏。当前社会医疗机构难以提供长期住院护理和实现患病老人的长期护理功能。对于失能、半失能、患有慢性病等需定期治疗和长期护理的老年人群没有能力接收,难以充分体现机构养老的根本属性。

     “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区别于传统的单纯为老年人提供基本生活需求的养老服务是将“医”和“养”有机结合,既包括传统的生活护理、精神心理、老年文化服务,更重要的是还包括医疗、护理、健康咨询、健康检查、疾病诊治、大病康复及临终关怀等全方位服因此构建“医养结合”的照护体系,推进我市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发展,是建设覆盖城乡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环节,是应对老龄化高龄失能老人医疗健康问题的有效措施,是有效整合养老、医疗资源,为老年群体提供生活照料、医疗康复服务,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的有效途径,对提高养老、康复与医疗服务的连续性、协调性和整体性有着重要意义。

目前医养结合养老机制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对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发展尚未有一个完整的产业发展规划,医养服务体系整体建设有待完善。由于缺乏宏观指导,医养结合产业功能定位不清晰,发展的总体战略、主要目标、重点领域、保障措施尚不明确。许多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同时承担着可自理健康老人和失能患病老人的收容工作。医养服务资源未经整合,如何把闲置的医疗资源盘活,是中小型医疗机构、民办医院及养老机构面临的共同问题。

2、多数养老服务机构用房紧张,面积偏小、空间不足、设施简陋,基本没有设立治疗室或护理室;即使有治疗室也获得不了医疗机构身份、不能纳入医保定点单位,医疗服务费用难以承受。部分养老机构虽与距离较近的医院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签订了协议,但该合作方式操作较为简便,形式流于表面,只限于对危重养老人员送转医院,缺乏一般日常护理治疗的能力;

3、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人才资源短缺,而且专业队伍整体素质偏低特别是层次较高的专业护理人员极度缺乏,甚至有不少人员未经正规专业培训就上岗作业其专业水平、业务能力、服务质量都无法满足老年人的日常护理治疗需求。街道、乡镇卫生部门掌握的医疗资源也很有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无法为失能、半失能的居家养老群体提供相应的基本医疗支持。

4、在管理监督方面,社会养老工作缺乏统一的运行管理办法,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在日常运营中接受卫生、民政、公安等多个部门的管理。由于政府各部门间存在着利益分割,在多重部门管理的情况下,各部门在落实优惠政策和日常管理标准上,容易出现互相推诿或意见不合的情况,而让养老机构夹在中间为部门利益冲突成本买单。此外,因为缺乏有效的养老服务机构监督机制,未对运营的医养服务机构进行定期考核和评估,医养结合服务机构缺乏统一的收费标准大量养老机构存在着乱收费、多收费、医疗服务良莠不齐的问题。

二、建立健全我“医养结合型”养老机制的建议

《河北省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实施意见》提出,到2017年,实现医养结合政策体系、标准规范和管理制度初步建立,养老、医疗资源有效融合。到2020年,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医疗服务功能更加完善,与医疗机构合作更加紧密,医养融合模式更加成熟,医疗护理水平逐步提高,养老机构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其他医疗机构签约服务机制更加成熟,所有养老机构能够以不同形式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基本适应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需求;基层医疗机构为居家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的能力明显提升,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75%以上;老年医疗护理人才培养机制健全完善,人才队伍得到保障。

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1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出台我“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的准入、规划、管理、服务等相关实施细则,使“医养结合”养老机制法制化、规范化、标准化;拓宽“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资金渠道,由相关部门建立专项发展基金或设立养老基金会制定相关扶持政策,鼓励民营资本开办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根据老人需求,为社区居家养老的健康、自理及需要介护的老人提供养老和医疗服务积极构建养老、医护、康复、临终关怀四位一体相互衔接的养老模式,实现老年人在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之间的便捷对接。

2、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建设综合型医养结合服务机构,引导大型养老机构走医养结合之路全面梳理整合现有资源,支持在有条件养老机构中设立医疗机构;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办养医结合的托老中心;加强养老机构和就近医疗机构的交流合作,鼓励养老机构将部分闲置床位提供给医院,有条件的医院将闲置资源改造成养老床位医院对机构中老人实施医疗服务,或将新建的医院与养老机构就近规划适当延长失能半失能老人的入院时间或放宽医保限额;符合条件的社区医院应给予养老床位及运营补贴

3、建立医保制度养老机构全覆盖。将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内医疗消费纳入医保范畴,最大程度减少刚需医养老人家庭经济负担;评估机构内老人在日常护理和疾病治疗等各个环节的潜在风险,探索保险在医疗养老机构内抵御风险能力,解决老年人和医养结合型机构的后顾之忧。

4、建立养老医护人员资格准入制加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培训针对缺乏从事老年人医疗护理的专业人才,一方面积极支持引导医学院校、职业技术学院中开设养老护理、康复、管理等老年养护服务相关专业和课程,建立养老服务实训基地另一方面大力推进在职培训,建立在职人员的定期轮训考核制度职业资格准入制度,凭资质上岗,建立一支为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专业服务的职业化队伍。(作者为民建石家庄市委社会服务处处长)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