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社情民意>>正文

深入推进美丽县城建设   全面提升城市化质量

作者:张亚平  日期:2017-01-03  

 

宜居城市是指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协调发展,人居环境良好,能够满足居民物质和精神生活需求,适宜人类工作、生活和居住的城市,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它的出发点在于推进城市的全方位、多层次和可持续发展,它的落脚点在于创造一个适宜居住和创业的良好环境,使老百姓能共享城市建设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人民不仅期待安居、乐业、增收,更期待天蓝、地绿、水净;不仅期待殷实富足的幸福生活,更期待山清水秀的美好家园。

笔者居住的县城很小,面积位列石家庄市倒数第二,是全国小县城的缩影,如何推动县城建设迈上新台阶,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是摆在全县人民面前的一个大课题。只有无数个这样的小“县城”富裕了,美丽了,全国这盘棋才能够下得漂亮,全国这个家园才能真正实现美丽富饶。

以笔者所在的县城为例,如何变“小”为“大”、变“弱”为“强”,实现跨越式发展,不仅是全县人民梦寐以求的现实追求,更是历届县委、县政府为之不懈奋斗的终极目标。近年来,始终坚持“小县能有大作为、小县能干大事业”的发展理念,一手抓农业,一手抓工业;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环保。统筹协调,着力统筹城乡规划布局、产业协调发展、资源要素配置、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和管理体制创新,逐步实现县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立以城带乡、城乡联动、一体发展的新型城乡关系。

要想全面提升形象,就要高起点规划县城,全面推动农村建设。按照城市功能分区化、居民住宅小区化、商业设施市场化的思路,谋划了县城行政办公区、工业区、居住区、商贸区建设布局,启动了美丽乡村建设,初步塑造了县城建设新形象。投资1.35亿完成西苑街大修、县城文化广场、街心公园和富泽园小区一期,投资8600万元完成西苑街亮化、南苑路改造,开工建设了城区水厂和污水处理场管网等工程,集中实施了“城区亮化”和“见缝插绿”工程。总投资1.07亿元的22个城乡建设重点工程相继实现开工建设,其中总投资3800万元的北苑路拓宽改造、文昌街大修、建设路铺油罩面等重点工程实现开工建设;以滹沱河过城段2万亩林带为依托,谋划启动了滨河公园建设工程,逐步建成集旅游、采摘、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滨河生态公园。投资2300万元改善了通讯基础设施,投资2300万元完成了铁杆11万伏变电站等6个电力建设项目,投资1.6亿元的22万伏变电站项目已经实现开工建设,随着这些电力项目的建成投运,年供电能力可达20亿千瓦时,全县范围内将实现电力供应“双回路”,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在农村以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为载体,全面推进“五化”(环境净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街道亮化、整体美化)管理机制,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卫生保洁机制、道路管护机制、公共设施管理等制度,农村面貌明显改观。同时,着眼于提高城乡居民的文明素质和公德意识,组织开展了“争做文明市民、创建优美环境、建设文明县城”、“村民变居民、农民变市民”和“建设新农村、争做新农民”活动,群众素质不断提升、市民意识不断增强,初步形成了设施完善、秩序井然、文明向上的城乡管理新形象。 

在发展的道路上,还有一些制约因素

1)建设、农业、生态三个空间不匹配。建设空间和农业空间、生态空间之间不匹配,大量建设用地占用和消耗土地资源,挤压了生态和农业空间,生产和生活之间没有保持平衡。

2)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有效机制尚未健全。县城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重要时期,各项建设对土地的需求持续增加,人均土地资源相对不足,耕地后备资源有限,节约集约用地程度不高,用地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粗放低效利用土地、圈占土地、乱占滥用耕地等问题尚未根本解决,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和耕地保护长效机制还未真正建立并实施。

与此同时,部分地区主要污染物减排形势严峻,生态环境容量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随着农村畜牧业的迅猛发展和规模化养殖增加,畜禽养殖污染上升,但污染治理严重滞后,农村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危害农民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的重要因素,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国家投入大量资金,美化乡村,建设乡村,一定要把资金用到真正需要的地方,不能摆样子。美丽乡村不是刷刷墙面,换换马桶、打扫一下大街而已,要真正解决农村垃圾的清运、道路的建设、空心村、24小时饮水、食品卫生等等切实关乎民生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建议:

1、组织开展“身边增绿”、“见缝插绿”行动。打造“城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园林城市景观;实施村庄绿化工程,积极开展四旁植树、农田林网、退耕还林,争创森林小镇、绿色小康村,不断改善人居环境;实施通道绿化工程,按照道理林荫化要求,在适宜的国省县道、乡村公路建设绿化景观林带。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绿色走廊;实施水系绿化工程,因地制宜,以营造生态防护林为主,兼顾经济林建设,增加林草植被,增强涵养水源能力,发挥生态功能。

2、推广使用清洁能源。进一步推进“煤改气”工程,在农村加大推广使用沼气、太阳能、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力度。

3、强化污染监管,严格控制排放。加大截污管网资金投入,加快推进排污管网建设,确保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加强农村污染综合治理,加快推进农村规模化畜禽养殖业的污染治理工程。同时做好辖区空气质量、水质、声环境的动态监测,及时反馈信息和示警。

4、调整产业、优化结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重点扶持发展低污染低能耗产业,花大力气整治高污染高能耗产业。

5、进一步发展乡村医疗卫生事业,加快医疗、疾病预防控制、妇女儿童保健和城市社区、乡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通过不断加大投入力度,筹措资金,整合资源,扩大城乡基本医疗覆盖面,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6、做好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为居民提供安全保障,让居民享受充分安全感。

 (作者为民建会员、深泽县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