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会员风采>>正文

画自己 画思想 画境界

——我所认识的工艺美术大师王相君
作者:波清  日期:2017-01-03  

 我喜欢内画,因为它是一门“工与艺”完美结合的奇特艺术,在这小小的壶内,能把所有绘画艺术品种表现的淋漓尽致;我喜欢内画,因为它把玻璃的明快、水晶的灵透、玛瑙的浑然与画面有机的融汇于一体,展示着其独特的魅力;我喜欢内画,是因为把在手上带给我的感觉,有质感之沉稳、有厚重之宁静、有斑斓之丰富、有细腻之精巧、有……;我喜欢内画,也缘于童年的一个过失:七、八岁时,爷爷有一个茶色料器鼻烟壶,画的是彩墨山水,构图空灵简洁,应该是一件不错的作品。为了满足口欲,五角钱卖给了走街串巷挑担的货郎,得到了满足半个月的50块水果糖。现在想起来仍是一件惋惜和懊恼的事。

 由于喜欢,所以在闲暇时经常去逛逛旧货市场、古玩店铺、艺术画廊等,一边看、一边听、一边问、一边学,交了不少朋友,认识了一些专家学者、名家大师,著名内画艺术家、河北省工艺美术大师王相君就是其中之一。

 第一次欣赏王相君的作品就令我爱不释手,后又多次造访其雅斋,风景山水《月是故乡明》、《江南水乡》、《江村秋韵》、《瑞雪牧归》,禅意山水人物《寂天》、《虔》、《泰国印象》,人物《晨》、《乡情》等,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以说是心动神往、魂牵梦绕。

“快手”——王相君

 

 在业内,都称王相君为“快手”,初听时不以为然,因为“萝卜快了不洗泥”。当看到他的作品时,立马意识到:“萝卜快了不洗泥”这句话不适合王相君。因为他的作品不论是技法还是意境都让人叹服。与之交、促膝谈,始知“快手”之谓不虚。

 “快手”源于他扎实的基本功。王相君出生在河北衡水的一个农村,为减轻父母的生活压力,十五岁初中毕业后没有继续求学,而是跟随父亲和叔叔学习内画。其父不仅是一位内画师,也是三乡五里小有名气的乡医,对王相君要求极严,不到两年时间,其内画作品就有模有样了。为了更好更快地进步,十七岁的王相君便离开了衡水农村,来到省会石家庄市,投奔到叔叔王千门下继续内画的研究与深造。王千是冀派内画创始人王习三的入室得意弟子,河北省政府授予的“一级工艺美术大师”, 八十年代创办了“石家庄长安工艺美术研究所”,主掌“华艺轩”。是哪个时期内画界的一枝独秀,出口创汇的先锋。在叔叔的悉心培养教育下,王相君的技艺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无论是绘画的历史还是内画的渊源、无论是线条还是色彩、无论是技法还是技巧,他都熟于心、刻于脑、应于手,打下了扎实的功底,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手快也就自然而然了。

 “快手”源于他良好的心理素质。王相君说话总是慢条斯理中透着一股“文气”,这符合其文人身份,我看到了他心中不浮之沉稳;在回答问题时总是略有所思后给出你意想不到的答案,这符合其年龄阅历,我探到了他心中不燥之深沉;他对自己的作品就像对自己的孩子那样爱惜却从没有夸夸其谈的溢美之辞,这符合其见多识博,我体会到了他心中不骄之厚重;他对待别人的批评甚至是否定,总是虚心接受或会心一笑,这符合其积极人格,我感觉到了他心中不馁的勇气。在与之交往中,我见过其动如脱兔、吼若虎啸、静似高僧的表现,有年青人之敏捷矫健、有中年拳师之气沉丹田、更有老和尚之心无杂念。不浮、不躁、不骄、不馁、能动、能静这是何等的心理素质。司动速、入静快是王相君的一大本领,难怪其娇妻说:“相君画壶像是生活在真空里,说不动、叫不应”。在非常禅定的状态下画壶焉有不快之理。

 

“全才”——王相君

 

 王相君的作品涉及人物、山水、花鸟、草虫,有工笔、有写意,有白描、有平涂,也有泼彩,故业界人称“全才”。我反复品味、全面欣赏其作品后觉得“全才”之谓实也。

“全才”——全而精。常言道:样样通、样样精,不可能。然而在王相君身上却变得可能了。因为他一是有扎实的基本功。冀派内画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人物入壶,不管是古代人物、现代人物还是肖像人物对造型能力、线条质量的要求极高。王相君从艺三十二年不断在强化这方面的能力提高。二是他有着丰富的阅历。生于农村长于农村,对大自然有着深厚的感情和记忆;先学习冀派,后浏览学习京、鲁、粤各派,还曾旅居泰国,对古今有系统的认识,对中外有着切身的体会和比较。这些都极大丰富了王相君的创作思想、内容、题材、形式。三是他有着艺术家的睿智与悟性。丰富的阅历让王相君体会并悟到了艺术的真谛,将其看到的与想到的有机地融会贯通在一起,知道要什么、表现什么、如何表现。有如此的基本功、阅历和悟性,全而精就在情理之中了。

 “全才”——全中有专、专中有突破。王相君的作品在画种全、画艺精、画题广的同时,也有专的一面,那就是他最钟情于山水。用他自己的话说:大自然最美,总想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尽情地表达出来。因此,他利用工作之余浏览了古今山水画典籍,利用考察市场的闲暇之机游历了多半个中国,利用出国艺术交流的空隙领略了异国风光,为其创作积累了丰厚的素材。从技法看,他的山水作品继承了传统的笔法和皴法,不管是点染皴擦,还是勾勒描涂都十分到位。从形式上看,他的作品有水乡小景、有名山大川,有月光如水、有万山红遍,有云烟缭绕、有雪霁苍茫……。山水画代表了王相君的个性,凸显了王相君内画的风格,成就了其全而精、精而专的艺术道路。

 

“新我”——王相君

 

 艺术的道路是在不断创新中前进的,而创新又谈何容易!哲人有言:不破不立,破,立在其中。不立不破,立,破自其然。不断地“破立——立破——破立”的循环,既是创新的规律,又是前进的动力。王相君深谙其理,在内画艺术上不断的进行着尝试与探索。由“快手”而“全才”, “全”而“精”,“精”而“专”,“精、专”而后“破立”,“破立”后而成长为“新我”。

 “新我”——在“思想突破”。大家知道,学习内画要经历“搬入、植入、再造、生长”这样一个漫长的过程才能有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画工,而成为艺术家就看在“生长”中的“思想”或说“悟性”如何了。因此,能否“思想突破”是一个画工与艺术家的分界线和本质区别。“思想突破”其实就是否定以前的“我”,发现和找到现在的“新我”。“新我”就是有新理念、有新思想、有新升华,以此来指导艺术创作。“思想突破”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王相君“思想突破”的第一步是广受博取,对内画四大流派进行了细致研究,对西画进行了深入的了解。第二步是建立了“大国画”理念,大胆探索了古今结合——现代技法与古法相融合;洋为中用——融入西方油画元素。第三步是画自我。何为自我:自我就是画自己,通过作品表现自己的人格、修养、思想、境界。用王相君的话说就是:“我在壶中”。作者创作时融入壶中,欣赏者通过读走入壶中。有此三步,王相君的作品融汇了京派“厚朴、严谨”、鲁派“泼辣、豪放”、冀派“精细、生动”、粤派“溢彩、味浓”、油画、水粉、水彩的“块面、厚重”等优点而自成一格。“思想突破”破出了新意、破出了个性,破出了自己的语言和符号。

 “新我”——在“技法突破”。大家知道,内画艺术不同于其他纸上(宣纸、水粉纸、油画纸等)艺术,除材料不同、工具有别外,表现力不如纸、表现难度比纸上大得多。内画是工与艺的结合,是先工而后艺,工是基础、艺是升华。这里的“工”有着工整、工细,精巧、奇特,擅长、善于,技法、技术及其技艺修养等诸多含义。因此,“工”在内画中是非常重要的。王相君在“思想突破”后尝试“技法突破”,更确切地讲是在“工”上的突破。他将多种技法、多角度视野、多层次思维进行融汇贯通、聚焦、提炼,找到了新的感觉,实现了新的突破,使其技法有了独到之处,把“工”升华到了一个更高的水平,其作品也便有了独特的味道、崭新的境界。如:《江村秋艳》构图严谨、线条流畅而不失传统,继而将泼墨、泼彩运用其中,不仅烘托了气氛,丰富了层次,也冲击了视觉,增添了韵味。《宁静水乡》以水墨为宗,块面湿染,淡写牧童浣妇、红花绿树,一幅静中寓动、动中寓静的水乡小景跃然瓶上。既有中国水墨画的味道,又有水粉画的灵透,意境超凡脱俗。《寂天》、《空山》虽然笔墨不多,但有着京派的严谨、冀派的巧妙、鲁派的大胆、粤派的色味,在空灵中不失厚重、厚重中不失朴雅。在《母女》、《西藏之晨》中,以没骨法为主,辅以勾勒,并大胆地把西画的明暗、块面、色彩揉进来,画面泼辣而不失细腻、浑厚而不失明快、斑斓而不失雅韵。更有《泰国印象》、《禅》等,有人、有景,有虚、有实。朦胧画景,禅意其中;以实写人,虔诚于心。让读画者由动而静、由静而定、由定生慧,由慧而忘我。禅意题材是王相君作品最多也是最有品位的,是人物画与风景画的完美融合。

 王相君从“快手”到“全才”,由“思想突破”到“技法突破”经历了漫长、懊恼、艰辛,也充盈着快乐、喜悦、享受。我佩服他积极乐观之心态,佩服他艺术探索之坚毅,更佩服他自我否定之勇气。画自己、画思想、画境界,相信在今后的艺术生涯中他会有更辉煌的成就。正是:

      小巧玲珑掌上珠,魂牵心动梦中图。

      山山水水生禅慧,玉宇三千尽也无。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