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文学创作>>正文

黄花指向青海湖

作者:金峰  日期:2016-03-15  

 

 车从青海省西宁市的丹噶尔古城驶出,下一站是日月山。

 回望这座古城,古香古色的建筑,雄伟壮观的拱海门,保存完整的城隍庙、关帝庙,异域风情的古洋行里,无不雕梁画栋。哪怕是院落街巷深处的一门一窗、一砖一瓦,都透出一股古老浓郁的汉藏文化气息。丹噶尔城是古时的商贸重镇,素有“茶马商都”之称,这里汉、藏、回等多个民族相融交汇,形成了独有的地域文化特色。因其位于农、牧区交汇之地,唐蕃古道和丝绸南路都从这里穿越,是内地进藏的必经之路。在丹噶尔古城里,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花儿演唱,剧场在一条胡同里,舞台不大,台上多为男女一对演唱,也有女子独自演唱,观众随到随看,没有场次之分,座位是一排排长条凳,可以随意移动,如有空闲时间,可看上一天。据了解,花儿是流行于甘、青、宁、新等地区的一种山歌,因歌词中将青年女子比喻为花儿而得名,花儿内容主要以歌咏爱情生活为主,也涉及宗教、民俗、生产劳动、历史故事、新人新事等类型。虽然我一句也没有听懂,但那韵律独特,优美抒情、高亢嘹亮、婉转悠扬的曲调,我还是挺喜爱的。

 车大概行驶了一个多小时,车速渐渐慢了下来,前面现出两座山,便是日月山了。已经临近中午,大家一边吃着随身带的食物,一边朝着日月山山顶走去。日月山唐代称赤岭,相传当年文成公主远嫁吐蕃,曾驻驿于此,她在峰顶翘首西望,远离长安家乡的愁思油然而生,不禁取出临行时帝后所赐日月宝镜观看,镜中顿时生出长安的迷人景色,公主悲喜交加,又想到联姻通好的重任,毅然将日月宝镜甩下赤岭,宝镜变成了碧波荡漾的青海湖。后人为纪念文成公主,就把赤岭改名日月山。

 不远处的山腰上,几头白牦牛吸引了我,它们纹丝不动地站立在那里,通身白毛,洁白无瑕,有的白牦牛两侧犄角缀着红绸,在微风里飘拂,好看极了。这种白牦牛被当地人誉为“高原美女”,听随行人说,白牦牛非常稀少。据说,在藏区谁家生有白牦牛,那蕴意一家人好运当头,吉祥如意。我敢说,白牦牛是我迄今为止看到的最美丽动物,近看或远看都会有种视觉上的穿透力,感染而被震撼着,因为它的美让你怜悯,因为它的美让你纯洁,因为它的美让你绚丽,就像传说中美丽的日月山一样意味悠长。

 车继续向西南方向行进,前面就是我们此次目的地青海湖了。车的右前方,我隐隐约约看到了黄花。来时听人说,这个季节的青海湖岸边,遍地盛开黄色的油菜花,看见黄花也就到青海湖了。黄花离我们越来越近,我们离青海湖也就近在咫尺了,终于看见了,目过漫坡遍野的黄花,那茫茫浩浩的深蓝色的就是青海湖吧,再眺望,深蓝色的湖与天空的白云镶嵌着,犹如一幅田园美色的画卷,悬挂在天边;又像一段悠长民间曲调,演奏得精妙入微,异曲同工。我忽然有了疑惑,为什么青海湖和黄色的油菜花相互呼应,造就出来如此美丽的自然风光呢。我试想,深蓝色给予我们生命、纯洁、平静,抚平我们浮躁的心境;黄色让我们成熟起来,坚韧起来,幸福起来,黄花指向我们心底里的青海湖。

 风不大时,青海湖的湖水是平静的,走到湖岸边,眼前的湖水呈浅蓝色,渐渐向湖的纵深延延成深蓝色,一望无际,看不到边,仿佛自己也置身在湖水之中,心宽了许多。这时,我油然而生一个想法,真想随着那湖水漂泊而去,用那纯洁的湖水洗礼自己的心灵。我记得小时候,居住的是个缺水的城市,家附近有一个大水沟,一到暑假,几个同学结伴去大水沟嬉戏,光着屁股在水里打闹着,大水沟里水很脏,头发上沾满了杂草,伙伴们全然不顾,玩的开心,后来,大水沟里发现有了蛇,吓得我们再也不敢下水沟了,只得望沟兴叹。

由于国家对青海湖自然区的保护,青海湖尚未全部开发。湖水依然是清澈的,湖边清晰看到鱼儿在游,据说这种鱼叫湟鱼,湟鱼全身裸露,几乎无一鳞片,小湟鱼通体透明。湟鱼自由结队游弋,一会儿向左一会儿向右,用它们自己的礼仪欢迎远方来的客人。它们并不怕湖岸上游人的“打扰”,这些“傻鱼”还不知道人类的“厉害”哪,它们想着跟我们人类交朋友吧。我笑了,慢步离开了它们。

 不远处的湖边,一座五彩经幡在风中啪啪作响。我停下脚步,凝望着风中的经幡,我知道,有灵气的地方才有经幡,在藏区,随风而舞的经幡飘动一下,就是诵经一次,在不停地向神传达人的愿望,祈求神的庇佑,经幡是连接神与人的纽带,是寄托着人们美好的愿望。
     车上了公路,离开青海湖,从原道返回西宁。那些美丽的湟鱼、油菜花、日月山、丹噶尔古城、白牦牛渐渐留在身后,唯有青海湖岸边的黄花装进了我的心里,同我一起回家。

 

X